挂席月未落,辍棹日将午。
亟寻墟里烟,尽阅菱芡浦。
烈日方在舟,腾云未成雨。
濒河得风岩,佛饭过斋鼓。
龛灯明广殿,妙炷绕残缕。
窈窕几僧窗,款欠无一语。
我来兀昼梦,得句喑不吐。
攲巾倒乌纱,堕扇横白羽。
凉襟亦已披,归杖当复拄。
为君趣扁舟,夜雨轧鸣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俞所作,描述了他游览鹿苑时的所见所感。
第一句“挂席月未落,辍棹日将午”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时分停下船只,准备在日中时继续航行。这里的“挂席”指的是停船,“月未落”指的是月亮还未落下,暗示着夜尚未深;“辍棹”则是停止划船的意思,“日将午”则表示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第二句“亟寻墟里烟,尽阅菱芡浦”表达了诗人在寻找村落中的炊烟时,看到了满眼的菱角和茨实。这里的“墟里烟”指的是村落中的炊烟,“菱芡浦”则是指菱角和茨实生长的地方。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面。
接下来的诗句“烈日方在舟,腾云未成雨”则是对天气的描写。这里的“烈日方在舟”指的是太阳正高照在船上,“腾云未成雨”则是指天上的云彩还没有形成雨滴,暗示着天气炎热。这两句诗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感受。
最后两句“濒河得风岩,佛饭过斋鼓”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这里的“濒河得风岩”指的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有风声传来的岩石,“佛饭过斋鼓”则是指寺庙中僧人正在用餐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天气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这也正是他创作诗歌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