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履步远壑,挽衣枝短筇。
霁色过急雨,馀霞漏微红。
照眼一湖净,环湖几山重。
不知何禅灯,明灭苍翠丛。
但闻烟霞间,绕山鸣乱钟。
暮年行乐意,不与足力穷。
明晨倘可迟,尚堪历诸峰。
有幽固当探,无客谁与同。
馀子不足偕,形往影自从。
言旋且当尔,兴在何由终。
【注释】
曳履(曳:拖。履:鞋。)步远壑,挽衣枝短筇(筇:竹杖。)。霁色(天晴的天色。)过急雨,馀霞漏微红(晚霞透过雨雾露出红色。)。照眼一湖净,环湖几山重(湖水明净,环绕湖边的山峰重叠。)。不知何禅灯,明灭苍翠丛(不知道哪座寺庙里的灯笼,在苍翠的丛林中忽明忽暗。)。但闻烟霞间,绕山鸣乱钟(只听到山间的烟雾和钟声。)。暮年行乐意,不与足力穷(老年行走的乐趣,不必追求走得更远。)。明晨倘可迟,尚堪历诸峰(如果明天天气好转,我还可以继续游览。)。有幽固当探,无客谁与同(只要找到幽静的地方,我就去探索。没有朋友可以一起同行。)。馀子不足偕,形往影自从(其余的人不够好陪,我只能随着影子前进。)。言旋且当尔,兴在何由终(说完话之后,就该这样了,兴致在哪里结束?)。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第一联“曳履步远壑,挽衣枝短筇。”是诗人走在湖边时所见之景。“曳履”是拖鞋。古人穿长袍时,前面拖着一根长长的袖子叫做曳履。“步远壑”,即漫步在深深的沟壑里;“挽衣枝短筇”(筇:一种手杖)。是说用衣袖拂去树枝上的露水,拄着一根短木杖,一步步向前行走。此联写出了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情。
第二联“霁色过急雨,馀霞漏微红。”是说天空放晴,雨过天晴的景色非常美丽,夕阳余晖洒满天空,映照着湖面上微微泛红,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此联写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第三联“照眼一湖净,环湖几山重。”诗人站在湖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湖面,湖面非常平静,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几个小山丘,山丘层层叠叠,宛如一座座小山,给诗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此联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四联“不知何禅灯,明灭苍翠丛。”诗人看到湖边有一个寺庙,寺庙中的灯光闪烁不定,在苍翠的丛林中若隐若现。此联写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的欣赏之情。
第五联“但闻烟霞间,绕山鸣乱钟。”诗人听到山林间传来阵阵钟声,钟声随风飘荡,回荡在山谷之间。此联写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和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六联“暮年行乐意,不与足力穷。”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到了晚年,但仍喜欢四处游走,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此联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联“明晨倘可迟,尚堪历诸峰。”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多留一会儿,多欣赏一些美景,不要急于离去。此联写出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第八联“有幽固当探,无客谁与同。”诗人认为只有深入幽静的地方才能够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而没有朋友可以陪伴他一起探索。此联表达了诗人孤独一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感受和心境。
第九联“馀子不足偕,形往影自从。”诗人感叹其他人都无法与他一同欣赏美景,只能独自随着影子前行。此联写出了诗人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无奈之感。
第十联“言旋且当尔,兴在何由终。”诗人表示说完话之后就该这样了,至于最终的兴致在哪里终结,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此联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