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须种木,乐饥须种谷。种木十年能几长,种谷眼前无乃速。
人生安得俟河清,谁能忍饥百年待德成。君不见千古一皋陶,此事世亦少。
颇能化俗成唐虞,何乃灭国先六蓼。慎勿说梦与痴人,着意劝渠渠不晓。
南邻门耀三戟光,北邻牛马谷可量。浮云变灭那得常,安乐只有襄阳庞。

徐五十六索勤有种德二轩诗各赋一首

结庐须种木,乐饥须种谷。种木十年能几长,种谷眼前无乃速。

人生安得俟河清,谁能忍饥百年待德成。君不见千古一皋陶,此事世亦少。

颇能化俗成唐虞,何乃灭国先六蓼。慎勿说梦与痴人,着意劝渠渠不晓。

南邻门耀三戟光,北邻牛马谷可量。浮云变灭那得常,安乐只有襄阳庞。

【注释】

①五十六:即“五十六字”的误读,原注为“王右丞”。右丞,唐代官名,即御史中丞。

②勤有:作者之号。

③种德:指种德亭。

④种木十年能几长,种谷眼前无乃速;人生安得俟河清,谁能忍饥百年待德成。此两句互文见义,意为要种木需十年才能成材,种谷则在眼前就可获得丰收;人生又怎能等待大水退尽,而又能百岁长寿呢?

⑤皋陶:相传尧时的大臣,因治水有功被封于皋(今河南商丘)。

⑥唐虞:指唐尧、虞舜。

⑦六蓼:指夏桀时的贤臣傅说,因助商汤伐桀有功而被封于六蓼。

⑧南邻:泛指南方邻居。耀:光彩照耀。③门耀:门楼。三戟:三根戟形的门卫仪仗。光:光亮。⑩牛马:喻指家畜。

⑨襄阳庞:指东汉末年襄阳太守庞德公,以德闻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徐五十六索勤作。

第一段写种树、种谷之事。诗人在门前树立了三根戟形的仪仗,象征着自己志气高昂;在门前筑起土墙,表明自己心志坚决。诗人希望人们能像对待自己的门楼和仪仗一样来对待他,这样他就会感到欣慰了。然而,人们却不理解他的高洁之心,反而认为他矫揉造作,是做作的表现。

第二段抒发诗人对世事的感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不能像皋陶那样等大水退尽,也不能像傅说那样等一百年才得到富贵。他认为世上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并不多,像皋陶、傅说这样的人实在太少。诗人还用比喻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像皋陶、傅说这样的人才难得,而像六蓼那样的国家灭亡的人却比比皆是。

第三段讽刺那些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人。诗人认为这些人都是空谈家,他们说的话都是不切实际的,只会让人感到好笑。同时,诗人也告诫人们要谨慎地对待这些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人,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否则就会上当受骗。

最后一段写诗人的住所环境。诗人的住所门前有三根戟形的仪仗,象征着自己的志向和气魄;门前筑起了土墙,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决心。诗人希望人们能像对待他的门楼和仪仗一样来对待他,这样他就会感到欣慰了。诗人还希望人们能理解他的高洁之心,不要像对待他的门楼和仪仗那样来对待他。同时,诗人也希望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一时的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住所和生活琐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世俗的讽刺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