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之刺五羊,归囊香一斤。
恕投湖亭水,内子无饭薰。
欲草廉吏传,恨无班马文。
此风一凋落,披靡如丝纷。
前身是香严,宿习今尚勤。
炉烟凝室炷,印篆缄雕纹。
嗜香犹有癖,于世已如云。
况今花木妍,香风度微芬。
节物岂不佳,老况难强欣。
太常斋日多,十饭九不荤。
唯有鼻孔香,时于静中闻。
未知刘季和,何如荀令君。
且当置是事,一笑同氤氲。
【注】①刘德秀:作者自号 ②县丞:古代官名 ③前篇仆:指前作的诗仆。 ④“隐之”二句:刘隐之为五羊太守,百姓归囊中香一斤。⑤恕投:恕字谐音“五羊”,故云:“五羊太守在。”⑥“内子”句:内子即妻子,无饭薰是说妻子没有饭吃。⑦“欲草”句:想写一篇廉洁吏传。⑧班、马:汉班固、扬雄的《汉书》和《太玄经》。⑨此风一凋落:此指五羊风气已衰。⑩披靡纷:形容五羊风气衰败后的情况。⑩宿习:旧习,指五羊风气的遗风。⑩炉烟:指烧香。室炷:室内烧香。⑩“印篆”句:《汉书》:“张安世为丞相,印行其文,案法刻削,无所挠屈。”缄雕纹:封缄雕刻花纹。⑩嗜香犹有癖:仍喜欢烧香。⑩于世如云:像天上的浮云。⑩“况今”二句:现在花木茂盛,香气飘溢。微芬:香气微弱。13节物岂不佳:佳节良辰,难道不美吗?⑩老况难强欣:年老体衰,难以勉强高兴。15太常斋日多:太常寺每月有三次祭祀,每次要供三天素食。斋日多则荤素皆备。⑩十饭九不荤:十天里只有一天可以吃荤。⑩唯有:只有。鼻孔香:指烧香的气味。
【赏析】
本诗是作者与友人刘季和的酬答之作,诗人对五羊之风表示了深深的怀念,并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第一、二句:“刘德秀县丞凡五和,前篇仆亦五次其韵。”这是作者自谦地说他所写的诗,与朋友的作品相比,都只是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色。“县丞”是地方官名,这里用来自嘲;“五次其韵”是说自己与刘季和的诗歌相合,都是平平淡淡的。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朋友作品的赞美,实际上却是对自己诗歌的贬低。
第三、四句:“隐之刺五羊,归囊香一斤。”“隐之”是刘季和的名字,“五羊”是指广州,这里用来形容广州的风景优美。“归囊香一斤”是说他在五羊山采集的花草香精,装了满满一袋,可以供一家人享用。这句诗是说,在广州的山水中,他收集了丰富的花草香精,这些香精可以用来制做熏香,使整个家庭都能闻到香味。
第五、六句:“恕投湖亭水,内子无饭薰。”这里的“内子”指的是妻子或妻子的母亲(内人)。“无饭薰”是说他的妻子没有饭可吃,只能闻熏香。这句诗是说,他在五羊山采集花草时,妻子因饥饿而无法做饭,只能闻熏香以解馋。
第七、八句:“欲草廉吏传,恨无班马文。”这里的“廉吏传”是指记录官员清廉事迹的文章,而“班马文”则是用班固和扬雄的文章来比喻自己的文章。这句诗是说,他想写一篇记载官员清廉事迹的文章(廉吏传),但由于自己的文笔不如班固和扬雄那样犀利,所以只能遗憾地写下这样的文章。
第九、十句:“此风一凋落,披靡如丝纷。”这里的“此风”是泛指广州地区的风气,“披靡如丝纷”则是形容风气衰败后的混乱状态。这句诗是说,广州地区的风气已经衰败,如同被风吹散的丝线一样。
第十一、十二句:“前身是香严,宿习今尚勤。”这里的“香严”是指僧人的修行道场,而“宿习”则是指过去的习惯。这句诗是说,他的前身是位僧人,但因为后来改行做了官,所以现在仍然保持着勤奋的习惯。
第十三、十四句:“炉烟凝室炷,印篆缄雕纹。”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精美的画面:香烟缭绕,炉中的香灰已经凝结成块了。同时,他还在印章上刻下了各种花纹。这里的“炉烟”和“印篆”都是指烧香和写字时产生的烟雾和文字。
第十五、十六句:“嗜香犹有癖,于世已如云。”这句诗是说,他对烧香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到了世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于世已如云),仍然不能改变。这里的“嗜香”是指对烧香的喜爱,而“癖”则是癖好的意思。这句诗表明,他仍然保持着对烧香的爱好,这种爱好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或者癖好了。
最后两句是总结性的诗句:“且当置是事,一笑同氤氲。”这里的“是事”是指前面提到的那些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暂时放下这些事情吧,让我们一起笑一笑,共同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光吧。这里的“氤氲”是形容气氛和谐、愉快的样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广州地区美好风景的赞美,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总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思考的优秀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