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乃六月师,金甲困暴露。
天道有报施,人情均好恶。
会当明诛赏,典刑正王度。
庶几令远氓,因此出沈痼。
【注释】五月:指农历五月。悯雨:怜悯降雨。颇闻:听说。弄兵:调拨兵力。严衢:指严州和衢州,都是宋代地名,在今浙江境内。三十韵:指诗的篇幅长度为三十五字一首。
【赏析】《悯雨》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诗人以“五月”、“六月”作为时令,以“金甲”(铠甲)和“暴露”来写战争之残酷,用“天道有报施(天理昭彰)”,以及“人情均好恶(人心向善或人心险恶)”两句表明对战争的看法。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明察秋毫、赏罚分明,惩恶扬善,并以此端正王度,使远方人民远离沉疴的愿望。
这首诗是白居易早期的作品。当时诗人任江州司马,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心中愤慨不已。他写下这首诗,希望引起当权者的注意,从而改善民生。
首句“五月悯雨颇闻饥民弄兵于严衢两州间”,诗人从五月开始,就注意到了百姓因旱灾而流离失所的情况。由于连年战乱,许多百姓无家可归,只能四处流浪谋生。诗人通过观察和听闻,了解到严州和衢州一带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了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诗人决定创作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句“况乃六月师,金甲困暴露”,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百姓的生活状况。由于连年战乱,百姓们被迫拿起武器,成为了战士。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他们只能在战场上苦苦挣扎,甚至无法得到足够的保护。这种困境让诗人深感痛心。
第三句“天道有报施,人情均好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天道的看法。他认为,上天有其公正的法则,对于那些行善的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那些作恶的人则会遭到惩罚。诗人希望这些道理能够得以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善恶的界限,从而改过自新。
第四句“会当明诛赏,典刑正王度”,诗人表示自己决心要做出改变。他知道只有通过明察秋毫、赏罚分明的方式,才能真正地整顿朝纲,恢复国家的秩序。
最后一句“庶几令远氓,因此出沈痼”,诗人寄希望于远方的人们能够受到感召,从而摆脱过去的困境。他相信,只要人们能够接受教诲、改正错误,那么国家将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百姓生活的描绘和对天道的理解,诗人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善良品质的重视。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走出困境,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