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坡缘壁化城中,客愠奴嗔我亦慵。
及至龟山还一上,为怜高阁对双峰。
注释:
注坡:注坡山,即龟山。
缘壁:沿着墙壁。
化城中:化为城市中的一景。
客愠奴嗔:客人的愤怒和婢女的嗔怪,我因此也感到懒散。
及至:到达。
高阁:高楼。
对双峰:面对两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注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注坡缘壁化城中”,描绘了注坡山的美景,山壁陡峭,如同城墙一般,将整个城市都包围起来,仿佛一座大城一般。这一句中,“注坡”指的是注坡山,“缘壁”指的是沿着山壁,“化城中”则表示这种美景已经融入了城市之中。
第二句“客愠奴嗔我亦慵”,诗人以自己的懒散态度回应了客人和婢女们的愤怒和嗔怪,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这句诗中,“客愠”指的是客人的愤怒,“奴嗔”指的是婢女的嗔怪,“我亦慵”则表示我也感到了懒散。
第三句“及至龟山还一上”,诗人表达了自己终于来到了龟山,并在这里登上了山顶。这句诗中,“及至”表示最终到达,“龟山”则是指龟山,“一上”则表示登上了山顶。
末句“为怜高阁对双峰”,诗人在登顶后,看到了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形成了一种壮丽的景象。这句诗中,“高阁”指的是高楼,“双峰”则表示两座山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景象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注坡山的美景已经融入了城市之中,游客们对此感到惊讶和欢喜;诗人则以懒散的态度回应了客人和婢女们的愤怒和嗔怪,但最终还是来到了龟山,并登上了山顶;最后,诗人对这座壮观的双峰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和怜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