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须抛世俗文,休论何逊与阴铿。
但求仙伯三年艾,会向弥明顶上行。

【注释】

①张唯深:人名。道士,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②出世须抛世俗文:抛弃世俗的文学修养,进入出尘的境界。

③阴铿(kēn):南朝诗人,字云卿,陈郡项(今安徽霍邱)人,曾作《采莲》、《碧玉歌》等诗,为宫体诗代表人物。

④仙伯:道教中指仙人。

⑤弥明:古道观名,在蜀中成都县西二十里,相传晋时已有,唐宋间犹存。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首句“出世须抛世俗文”,表明作者要与友人一起入道修道,脱离尘世的束缚。第二句“休论何逊与阴铿”,何逊、阴铿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但作者认为他们既然都入道成仙,就不必再去论及他们的诗文了。“但求仙伯三年艾,会向弥明顶上行。”意思是说我们只愿同仙伯结伴而行,去往弥明山顶修炼,不再过问人间俗事。全诗意境高远,格调清新。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同于一般送别的诗词,它没有写离情别绪,而是表达了一种对朋友未来道路和前途的祝愿。诗中没有直接表达这种祝愿,而通过描写送别的情景来间接地加以表达。诗一开头就说:“出世须抛世俗文”,表明作者和朋友要一同远离尘世的纷扰,到山中去修行。这两句诗既是对朋友的劝勉,也是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因为作者也打算去修行,所以下面又写道:“休论何逊与阴铿。”何逊、阴铿都是当时的名士,但是作者却认为他们已经入道成仙了,没有必要再谈什么诗文了。这里的“论”是动词,意思是“谈论”、“评说”。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的志趣和志向。接下来,作者又写道:“但求仙伯三年艾,会向弥明顶上行。”这里的“仙伯”是指神仙中的高人,也就是仙人。“三年艾”是道教用语,意思是炼丹三年后,就可以服食仙草。“弥明”是道观的名字,在四川成都西二十里的山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只希望与仙伯结伴同行,去弥明山顶修炼,不再过问人间俗事。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也表达了他对当前生活的厌倦和不满。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恶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