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擒胡月,妖星犯将营。
伊吾空有志,渭上不成耕。
众议磨圭玷,他年听鼓声。
何妨筑高冢,为象顺昌城。
【注释】
刘信叔:不详。
不谓擒胡月,妖星犯将营。
不意擒获匈奴的月,妖星闯入将军军营。
伊吾空有志,渭上不成耕。
伊吾(地名)只有壮志在心中,在渭水之南却无法耕种。伊吾,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汉为西域要冲,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伊吾”,即伊吾塞,亦称伊吾卢,在今新疆哈密市境内。成,成功。
众议磨圭玷,他年听鼓声。
众人议论如何磨掉圭上的瑕疵,将来会听到鼓声。
何妨筑高冢,为象顺昌城。
何不筑一座高高的坟墓,作为像顺昌一样的胜利标志。
【赏析】
此诗写于元末明初,诗人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事沧桑的感慨。全诗以咏史起兴,先点出擒获匈奴的月夜与将军营中的妖星,接着又写出伊吾虽有壮志,但渭上却不能耕种,最后以筑高冢为结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慨。
首句直叙擒获匈奴之事,用一“不”字领起,既表明自己并非有意擒获匈奴之月,又暗示了天时不利,匈奴被俘的事实。这一句既是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又是对自身遭遇的自白。
颔联两句写伊吾虽怀壮志,但却无法施展抱负。这两句是说伊吾虽有大志,但却无地可耕,无田可种,只能空怀壮志,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颈联两句写众人议论纷纷,都认为应该磨去圭上的瑕疵。这两句是说众人都认为应该磨去圭上的瑕疵,以便将来能够顺利取得成功。这里既有对成功的向往,又有对自己不能成功的无奈。
尾联两句写为何不筑一座高高的坟墓,作为像顺昌一样的胜利标志呢?这两句是说为什么不用高高的坟墓来纪念顺昌的胜利呢?这里既有对胜利的赞美,又有对失败的感慨。
此诗通过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