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燕颔虎头,法当万里封侯。宜伯蜀而之广,绘象祠于两州。
铃阁虽非麟阁,胡为画此猕猴。亦如杭人效穆仲,献笑于坡代俳优耶。
【注释】
英德:指唐代的李英德。邵:指唐末的邵安石。纲:纪。予:我。衰颜:衰老容颜。戏题:游戏地题诗。
使君:指李英德。燕颔虎头:形容相貌堂堂。使君燕颔,谓其有雄武之貌;虎头,谓其勇冠三军。法当:按照法律应当。万里封侯:指应受封赏,得享富贵。蜀而广:指在蜀州(今四川成都)和广州(今广东广州)两地任官。两州:指上述两个地方。祠:祭祀。铃阁:指皇帝居住的宫殿,这里借指帝王所居之处。非麟阁:不是麒麟阁。麒麟阁是汉代用以收藏功臣画像的地方。胡为:为什么。画此猕猴:指画了猴子。猕猴,一种猴子。亦如杭人效穆仲:像杭州的人学孟尝君一样,孟尝君曾以优伶作宾客,他善于诙谐,所以后人称滑稽为“优”。效穆仲,模仿孟尝君。献笑于坡代俳优耶:把滑稽表演称为喜剧演员。坡,指苏东坡。代,代替。
【赏析】
这是一首自嘲诗,诗人李英德自比李伯夷、叔齐,以“燕颔虎头”之姿,自认应当“万里封侯”,然而却落得个“老病秋鬓入”,只好寄情山水,寄希望于后辈。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李英德虽然有雄武之貌,但按法律应当受封赏,享受富贵,但他却选择去蜀州、广州两地做官,这不合他的心意。他在铃阁中虽非麒麟阁那样显赫,却为什么要画上一个猴子呢?因为诗人自喻为猴子,所以认为画上的猴子与孟尝君学优伶,学着滑稽的样子来博取欢笑,实在是无伤大雅。
李英德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牢骚与不平,既显得机智风趣,又不失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