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俗入山居,孤云意自如。
养丹文武火,插架古今书。
岁酿常千石,朝飧止一蔬。
畏人知住所,草径不曾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首联写避俗而居,孤云自适;颔联写养性、习武、读书,自得其乐;颈联写酿酒、食菜,不与世俗为伍;尾联写隐居生活无拘无束,无人知晓。全诗以逸人为中心,通过描写其日常生活,展示了隐者恬淡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人格风范。
“避俗入山居”,表明了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逃避尘世的纷扰和喧嚣,远离世俗的纷争。这里的“避俗”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多的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这种追求源于内心的渴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孤云意自如”,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由。这里的“孤云”象征着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不受任何外界影响。诗人用“意自如”来形容自己的心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这种心态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是他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深敬畏。
“养丹文武火,插架古今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生活方式。他不仅注重养生之术,还喜欢研究各种学问。在这里,“文武”指的是文与武两方面,既包括文学修养,也包括武术修炼。“插架”则是指将书籍摆放在书架上,表示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执着追求。
“岁酿常千石,朝飧止一蔬”,这两句描述了隐居生活中的饮食之道。诗人强调简朴的生活方式,认为只有简单、朴素的饮食才能让人保持身心健康。这里的“酿”指的是酿造,即制作酒类。“餐”则是吃饭的意思。“一蔬”指的是每天仅吃一种蔬菜。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畏人知住所,草径不曾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坚守和自信。他认为隐居生活是一种高尚的选择,不需要他人的理解和认可。因此,他并不担心被外人所知,也不希望被人打扰。这里的“草径”象征着自然和朴素,表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追求自由、和谐的生活方式,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他的个性和风格,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