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迎马首,翠霭湿征衣。
前路柳俱绿,行人柳外归。
残阳千里暮,闰岁百花迟。
不是贪程客,时时认酒旗。
青山迎马首,翠霭湿征衣。
前路柳俱绿,行人柳外归。
残阳千里暮,闰岁百花迟。
不是贪程客,时时认酒旗。
注释:
山行用辘轳韵:在山路行走时吟唱的诗歌。
青山迎马首:青山迎接着马匹的头。
翠霭湿征衣:绿色的烟雾沾湿了征人的衣裳。
前路柳俱绿:前面的路两边的柳树都变绿了。
行:行走,此处指骑马行进。
残阳:夕阳的余晖。
闰岁:多出的一年。
百花迟:百花凋谢的时间晚了。
贪程客:贪图远行的客人。
时时:经常。
认:看见,这里指看到酒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景色和心情的诗。诗人以“青山迎马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远处的青山迎接着马匹的头,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接着,诗人以“翠霭湿征衣”描绘出旅途中的环境,翠色的云雾笼罩着征人的衣裳,增添了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诗人又描绘了前方的景色:“前路柳俱绿,行人柳外归。”这里的“前路”指的是诗人将要行进的方向,“柳俱绿”则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行人柳外归”则是描绘了诗人在柳树之外归家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安详的感觉。
诗人又描绘了夕阳的景象:“残阳千里暮。”这里,“残阳”是指落日的余晖,“千里暮”则描绘出太阳已经落山,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金黄色。这种景象给人带来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诗人又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闰岁百花迟。”这里的“闰岁”是指多出的一年,而“百花迟”则描绘出春天来得太晚,百花还未完全开放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带来了一种期待、盼望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树木、夕阳、春天等景物的描绘,以及通过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