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惊沙眯人目,天愁地暗乌鸢哭。
铁甲霜浓彻骨寒,万马无声虎貔缩。
红弰角劲雁影高,朔风栗栗铦于刀。
衔枚夜战路如漆,冰须堕指夸粗豪。
将军毳幕愁春热,猎骑如云踏燕雪。
何处关楼起远思,一声霜竹吹梅裂。

塞寒曲

千里惊沙眯人目,

天愁地暗乌鸢哭。

铁甲霜浓彻骨寒,万马无声虎貔缩。

红弰角劲雁影高,朔风栗栗铦于刀。

衔枚夜战路如漆,冰须堕指夸粗豪。

将军毳幕愁春热,猎骑如云踏燕雪。

何处关楼起远思,一声霜竹吹梅裂。

注释

  • 塞寒曲: 一首描绘边塞寒冷景象的诗作。
  • 千里:形容距离之远。
  • 惊沙:形容风吹过沙漠,扬起的沙尘使视线受阻,产生惊恐感。
  • 天愁地暗:形容天空昏暗,大地也笼罩在一片忧愁之中。
  • 乌鸢(yīn):即鹰,古代传说中能飞得很高的鸟。
  • 铁甲:形容铠甲厚重且坚硬如铁。
  • 霜浓:霜冻非常严重。
  • 万马无声:形容战场上没有声响,只有马蹄声和远处传来的号角声。
  • 虎貔: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这里借指勇猛的士兵。
  • 红弰:古乐器,此处指红色的军号。
  • 劲雁影高:形容大雁飞翔时的壮丽景象,但同时带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 朔风:北方的寒风。
  • 铦(xiān):锋利。
  • 衔枚夜战: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士兵们口中含着短小的木片,以减少声音。
  • 冰须:指因寒冷而结的冰。
  • 粗豪:形容力量强大、粗犷有力。
  • 毳(cuì)幕:用细毛编织成的帐幕,用以抵御寒冷。
  • 将军:这里指军中将领。
  • 毳(cuì):同上,用细毛制成的织物,用作覆盖物保暖。
  • 春热:春天温暖如夏。
  • 猎骑:打猎的队伍。
  • 燕雪:像燕子一样轻盈地飞舞着的雪花。
  • 关楼:边境上的城堡或哨楼。
  • 霜竹:竹子因为霜冻变白,这里可能是指笛子或箫等乐器。
  • 吹梅裂:形容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梅花也因此而断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恶劣气候和战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陲将士的深深同情和对他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首句“千里惊沙眯人目”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千里黄沙遮眼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边塞环境的严酷。接下来“天愁地暗乌鸢哭”,则进一步渲染了天地苍茫、万物凋敝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悲伤的感受。

诗中多次使用了“铁甲”和“霜浓”等词汇,强调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艰苦。而“万马无声虎貔缩”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寂静无声、战士们紧张备战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战士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的“衔枚夜战路如漆”一句,更是以夜晚的战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行军途中的艰辛和勇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诗中还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手法,如“将军毳幕愁春热”中的“毳幕”暗示了军中生活艰苦;“何处关楼起远思”则让人联想到边关战事遥远、难以预料的忧虑。而“一声霜竹吹梅裂”则以自然界的声音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