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寒坐庭玉,四至皆白天。
千林无俗声,一叶时琤然。
竹高散飞霜,池冷镕流铅。
月以虚而明,心以虚而玄。
心光射月彩,炯炯彻九渊。
高吟撼老桂,惊起秋兔眠。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空寒坐庭玉,四至皆白天。”
- “空寒”形容夜色中的空旷和寒冷,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坐庭玉”可能是指庭院中的玉石,也可能是形容月光如水洒满庭院,显得晶莹剔透。
- “四至皆白天”意味着四周都明亮如白昼,这可能暗示了月亮的光芒已经非常强烈,以至于照亮了整个庭院。
第二句:“千林无俗声,一叶时琤然。”
- “千林”形容树木众多,可能指的是一片森林或树木覆盖的地方。
- “无俗声”表示没有嘈杂的噪音,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安静所致。
- “一叶时琤然”中的“一叶”可能是指一片树叶,而“琤然”是一种清脆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树叶在风中摇曳发出的声音。
第三句:“竹高散飞霜,池冷镕流铅。”
- “竹高”形容竹子挺拔向上生长,可能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 “散飞霜”意味着竹子上可能有霜花,这是自然界的一种美丽现象。
- “池冷镕流铅”中的“池冷”形容池塘的水冷清透澈,而“镕流铅”则是一种液态金属流动的景象,这里可能用来形容月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如同熔化的铅液一般。
第四句:“月以虚而明,心以虚而玄。”
- “月以虚而明”表明月亮之所以明亮,是因为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 “心以虚而玄”则是指人的心灵如果能够保持清净无暇,就能达到深邃的境界。
第五句:“心光射月彩,炯炯彻九渊。”
- “心光射月彩”形容内心的光明如同月光一样普照万物,也指心灵的纯净能够映照出世间的美好。
- “炯炯彻九渊”中的“九渊”指的是深深的深渊,这里用来比喻心灵的光明能够穿透最深处,显示出其无限的价值和力量。
第六句:“高吟撼老桂,惊起秋兔眠。”
- “高吟”表示大声吟咏,这里可能是诗人在夜晚独自吟诵诗句的情景。
- “撼老桂”中的“老桂”指的是老树的桂花树,而“撼”则是用力摇动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吟咏声音响亮有力。
- “惊起秋兔眠”中的“秋兔”指的是秋天的兔子,而“惊起”则是指它被惊醒。这句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吟唱时声音之大,甚至惊动了栖息在树下的兔子。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自然景物,如月光、飞霜、流水等,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法则的感悟。整首诗既有形象的具体描写,又有抽象的思考和领悟,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