奁霏净洗,唤素娥睡起,平分秋色。雁背风高孀兔冷,露脚侵衣香湿。银浦流云,珠房迎晓,鬓影霜争白。玉尊良夜,与谁同醉瑶席。
忍记倚桂分题,簪花筹酒,处处成陈迹。十二楼空环佩杳,惟有孤云知得。如此江山,依然风月,月底人非昔。知间何许,泪痕空沁愁碧。
【注释】
(1)奁霏:云气。素娥:月亮的别称。
(2)雁背风高孀兔冷:孤月中,只有一只寒兔相伴。
(3)簪花筹酒:指饮酒赏月,赋诗题名。
(4)十二楼空环佩杳:嫦娥奔月后,月宫里的玉兔和嫦娥都不见了。
(5)孤云知得:指明月能了解人世间的忧愁。
(6)如此江山,依然风月:虽然国破家亡,但月色依旧,风景如故。
(7)间何许:何处?
【赏析】
《酹江月·中秋对月》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主要描绘了中秋月色的美景,下片则抒写了词人自己对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哀叹以及对山河破碎的愤懑不平之气。全词语言明净,意境开阔,风格豪放,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
上片首句“奁霏”,点明时节为秋夜。次句“唤素娥”,即唤醒嫦娥。三、四两句描写中秋之夜的月色。“素娥”即嫦娥,这里指明亮的月亮。“平分秋色”即秋月当空照,普照大地,使天地万物沐浴其中。“雁背风高孀兔冷”,这是写月夜景象,在皎洁的月光映衬下,天空中飞过的孤雁,背上带着的霜气很厚,而月下的一只野兔也感到冷意袭人。接着,作者又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月下图画:“露脚侵衣香湿。”这一句描写了露水沾湿了衣衫。“银浦流云”二句,以想象之笔写月下的景色,“珠房迎晓”,指月亮像珠子一样晶莹透亮,在朝阳里熠熠生辉。“鬓影霜争白”,指白发与月光争着更显白头。“玉尊良夜,与谁共醉瑶席”,意思是在美好的夜晚,与谁一同沉醉在这瑶席之中呢?
下片开头五句,由中秋的夜景转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忍记倚桂分题,簪花筹酒,处处成陈迹”,这三句写的是中秋之夜的赏月活动。“十二楼空环佩杳”,说的是嫦娥奔月以后,月宫中的玉兔和嫦娥也都消失了。“唯有孤云知得”,意思是只有那一轮明月能了解人世间的忧愁。“如此江山,依然风月,月底人非昔”,意思是尽管山河已改,国家已破,但月色依旧,风景仍然如昔。最后五句,作者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知间何许,泪痕空沁愁碧。”这里的“间何许”指的是哪里?是说山河沦陷,无处可归。“泪痕空沁愁碧”中的“泪”是指眼泪,“沁”是指渗入的意思。“碧”在这里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泪水的颜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中寓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个人遭遇的感慨和愤懑之情。全词语言明朗流畅,意境开阔,风格豪放,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