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注释】 锦堂:华丽的厅堂。 拂绰:轻抚,整理。 容华:指女子的容貌。 南国:南方国家。 豆蔻:即豆蔻花,初开的花。 鸾袖:指袖子像鸾鸟一样柔软。 芙蓉:荷花,也指莲花。 倾城笑:使全城的人都笑了。 【赏析】 《一斛珠》是一首描写歌妓美貌的曲子。 上片写歌妓梳妆打扮。“镜前”二句,点出歌妓的美貌。“容华”二句,写歌妓的美貌与北方人相比,如伊少(年轻)一般。“豆蔻梢头”,以豆蔻喻指歌妓的娇小身材
【解析】 1. 一斛珠题林文木《画看竹图》。此词咏物,上片写竹,下片写人。 2. 美人手爪,时相触。形容画工的笔法细腻传神。 3. 枝枝叶叶如新沐。形容画竹时笔法的娴熟。 4. 冰消细摺成春服。形容画工用细笔将竹叶画得如同刚从冰水中洗过一样。 5. 针神更使人如玉。形容画家用针刻画竹叶时的手法熟练巧妙,使人感觉仿佛是真有“针神”。 6. 丝丝难绣文章腹。形容画竹时笔法细腻
柳枝休得垂亸,每日攀折谁来?翠眉春锁青山。多情的黄莺,苦在枝头坐。落絮纷纷时惹我。浮游未化千朵萍。嫌他雪点苍苔破。为语东风,吹向池塘堕。 【注释】 1. 柳条:指柳树的枝条。 2. 朝朝:每天。 3. 翠眉:形容眉毛青黑而美丽。 4. 娇莺:指黄莺。 5. 未化:尚未成蝶或未成蛹。 6. 嫌他:意为“不要”。 7. 为语:告诉。 8. 语:告诉、诉说。 9. 东风:春风。 10. 池塘:水塘。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内容、主题、情感的综合性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分析,然后概括出诗歌的主题;最后根据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第一句是鹧鸪鸟催促诗人起驾;第二句是说诗人起驾后,船还未到十里路便停了下来
【注释】 一斛珠:指用一斛珍珠制成的帘子。斛:量词。 乞某子作树:乞求某人的子孙后代做屏风。 三真六草多仙授:三种真草多是神仙传授。真草:指汉字书法,其中楷书、行书、草书为“真”,篆书为“草”。 银钩趸尾:形容笔锋锐利如银钩。银钩:银制的笔锋。趸(dun):同“敦”。 一幅鹅溪:指王羲之在兰亭写的《兰亭序》,因用鹅溪绢制成卷轴而得名。鹅溪绢:一种质地细腻的绢帛。 为写兰亭就
这首诗的翻译是: 媚儿展开衣袖,荷花从樱桃口露出来。她是否经常念诵莲经呢?想要散发香气,却总是把香气藏在唇齿间。 荷叶不离她的双手,每天早晚都拿着酒来为她斟酒。 她半醉后才肯唱歌,歌声里好像有红豆一样甜美。 我不相信她的声音像娇莺般婉转动听,就像春天的溪水那样清脆悠扬。 注释: 媚儿开袖:媚儿打开袖子。 芙蕖花出樱桃口:荷花从樱桃口露出来。芙蕖是一种水生植物,也指荷花,这里泛指荷花。
【译文】 海棠丝短,不如杨柳的丝长。流莺把树枝系满。不要贪睡,腰身太软。花絮随风飘荡,任凭春意深浅。 讨厌的是那树含烟暖。与芭蕉相伴,心绪舒畅,困倦消除。 【注释】 一斛珠:唐教坊曲名。又名《倾杯乐》、《醉桃源》。因词中有“一斛”之句而得名。 其二:指第二首。 输他:比不上的意思。柳丝:柳枝上的柳条。 流莺:黄鹂等鸟。 莫:不要。 花絮:柳絮,即柳絮。 风自乱:风吹来乱了柳絮。 眉痕:眉毛的痕迹
【注释】: 1. 一斛珠:即词牌名。 2. 雨饕风虐:形容天气恶劣,风雨肆虐。 3. 寒山如睡何曾觉:意思是说寒冷的山峰好像睡着了一样,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4. 黄花轻负重阳约:指的是菊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重阳节的约定。 5. 离恨谁知:意思是离别的痛苦谁又能理解呢? 6. 人远雁难托:意思是人们离开了,大雁也无法传递我的思念。 7. 当时心力空抛却:当时的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抛在了远方。 8.
一斛珠 赠伎饼儿 肌香冰雪,天生命薄愁重叠。 近人三五圆时月。 弱似春绵,莹比玉盘洁。 温柔休把红绫涅,翻来覆去转心热。 多少垂涎恁时节。 风韵他年,留待夜深说。 注释: 1. 肌香冰雪:形容肌肤如冰雪般洁白,香气如雪中芬芳。 2. 天生命薄:指命运不济,注定要受苦。 3. 愁重叠:忧愁连绵不断。 4. 近人:靠近的人,指女子或美女。 5. 三五圆时月:十五的圆月,即元宵节。 6. 弱似春绵
【译文】 元宵节过了,踏歌的歌声已经远去。二月燕台还长满白草,风雨寒闺,哪里去邀春好?吴侬只合江南老,雪里枝枝红意早。窗俯碧河云半袅,绣幕才牵,一枕梅香绕。 注释: ①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庆祝节日而燃放花灯。 ②“恁般”:这样。过:经过。 ③“元宵了”:元宵节到了。 ④“踏歌声杳”:踏着歌声消失。杳:消失。 ⑤“二月燕台”:二月的燕台,指京城。燕台,指代京城。白草:指荒凉。 ⑥“风雨寒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