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般便过。
元宵了、踏歌声杳。
二月燕台犹白草。
风雨寒闺,何处邀春好。
吴侬只合江南老。
雪里枝枝红意早。
窗俯碧河云半袅。
绣幕才牵,一枕梅香绕。
【译文】
元宵节过了,踏歌的歌声已经远去。二月燕台还长满白草,风雨寒闺,哪里去邀春好?吴侬只合江南老,雪里枝枝红意早。窗俯碧河云半袅,绣幕才牵,一枕梅香绕。
注释:
①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庆祝节日而燃放花灯。
②“恁般”:这样。过:经过。
③“元宵了”:元宵节到了。
④“踏歌声杳”:踏着歌声消失。杳:消失。
⑤“二月燕台”:二月的燕台,指京城。燕台,指代京城。白草:指荒凉。
⑥“风雨寒闺”:风吹雨打,寒冷的闺房。
⑦“吴侬”:指苏州人。
⑧“江”:指长江。老:衰老。
⑨“雪里”:在雪中。枝枝:一枝枝。
⑩“窗俯”:从窗外看。碧河云:指碧绿如河的云彩。半袅:飘动。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抒写故园之念,下片抒写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景起,以情终,情景交融,意境浑成,是宋词中的佳作。
开头两句“一斛珠 有怀故园”,用一斛珠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恁般便过。元宵了、踏歌声杳。”元宵节过了,踏歌的声音也消失了。
“二月燕台犹白草,风雨寒闺,何处邀春好?”二月的燕台仍然长满了白草,风雨的闺房,哪里有春天的美好呢?
词人抒发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吴侬只合江南老,雪里枝枝红意早。”吴侬只能去江南度过晚年,因为那里的雪中梅花开得最早。
词人以窗外风景结束,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窗俯碧河云半袅,绣幕才牵,一枕梅香绕。”从窗外看去,碧绿如河的云彩轻轻飘动。绣幕刚刚拉开,一床被褥弥漫着梅花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