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不忍春光景。昏昏似醉浑难醒。
撇绣写幽兰。绿窗风雨寒。
梦回香尚袅。一枕愁痕小。
负却赏梅心。杏花春又深。
菩萨蛮·恨春
恨春不忍春光景。昏昏似醉浑难醒。
撇绣写幽兰。绿窗风雨寒。
梦回香尚袅。一枕愁痕小。
负却赏梅心。杏花春又深。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百宜娇”、“隔江见”、“望江南”等。双调,五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上片第三句起为两平韵,第四、五、六句各一仄韵;下片第六句起为三平韵,第七、八句各一仄韵。过片转韵处,与上片同格。
注释:恨春不忍看春天的景色。
译文:我不忍心看春天的景色。
赏析: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是说春日里的美景让人留恋而舍不得离开,但又因为心情不佳而不愿多留。这两句中,“春光”指春天的景象或气候,即明媚温暖的天气和美丽的景色,这里特指春天的景色;“不忍”是不忍心的意思;“似醉”是指像醉酒一样迷蒙恍惚,形容对春光的喜爱;“浑”是浑然一体的样子;“醒”是醒来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留恋不舍,但因为心情不好而不想多留。这两句是全词的感情基调,也是下文描写景物的基础。接下来,词人通过描写自己对春天美景的感受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愁闷情绪。
“撇绣写幽兰”,意思是用刺绣的方式描绘出幽静的兰花。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这里的“幽兰”指的是兰花,它是中国传统文人喜爱的花卉之一。兰花以其高雅、清雅的姿态,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因此,“撇绣写幽兰”不仅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更是对高洁品质的赞颂。
“绿窗风雨寒”,意思是绿色的窗户被风雨所打湿,显得寒冷。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受也受到了天气的影响,使得原本美好的景色变得寒冷和凄凉。这里的“绿窗”指的是绿色窗户,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温暖;“风雨寒”则暗示了春天的雨和风都带有寒意。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受,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梦回香尚袅”,意思是梦境中仍然闻到了香气袅袅飘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梦境中的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这里的“香”指的是春天的气息,是自然赋予人们的一种美好感觉。而“袅袅”则是形容香气缭绕上升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妙的感觉。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梦中的春天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美好向往。
“一枕愁痕小”,意思是枕边留下了忧愁的痕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里的“愁痕”指的是忧愁的痕迹,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而“小”则强调了这些痕迹之微小,反映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深沉。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揭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
“负却赏梅心”,意思是辜负了赏梅的心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去的遗憾。这里的“赏梅”指的是赏梅花的行为,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活动。而“负却”则意味着辜负了这种心情,是诗人对自己未能珍惜时间而感到后悔和自责。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一句“杏花春又深”,意思是杏花盛开的季节已经来临,春天又深又浓。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这里的“杏花”指的是杏花,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而“春又深”则暗示了春天已经到来,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的景色越来越美丽。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