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杨霜遍灞陵桥。
何物似前朝。
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
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
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

诗句释义

  • 衰杨霜遍灞陵桥:描述的是灞陵桥上的杨柳被霜雪覆盖的景象。灞陵桥,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是古代通往长安(今西安)的重要交通要道,经常有文人墨客于此留下足迹。这里的“衰”字可能指的是杨柳的枯黄或萧瑟,而“霜”字则描绘了冬季寒冷的气息和霜雪的存在。

  • 何物似前朝:这句话在询问或思考什么与过去相似。可能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或是在寻找某种可以与历史相联系的事物。

  • 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描述了夜晚的明月依旧照耀着古时楚王的宫廷。这里提到的“楚宫腰”很可能是指楚国的宫殿,也即楚灵王的故事,他在梦中见到自己美丽的妃子郑袖,她的身体被比作细腰,这成为了后世对美貌的一种赞美。

  • 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画面,即在一个华丽的宴会上,有人半掩着金尊酒器,似乎在叹息或是怀念。这里的“琵琶恨”可能指的是一种乐器的演奏,也可能是比喻某人因为某种原因感到遗憾或悲伤。

  • 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最后一句通过使用“翡翠楼前”和“胭脂井畔”这样的美丽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这里的“飘”字形象地描绘了花瓣随风飘散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心中那份难以捉摸的情感,如同随风飘散的花瓣一般,既真实又难以把握。

译文

衰黄的杨柳覆盖了灞陵桥头霜雪满布,
哪一样事物能比得上昔日繁华?
月光如洗,照亮了古楚王的宫闱,
它还能认出那纤细的腰肢吗?
在豪华的宴席上,金杯被半遮掩,
仿佛在叹息,为谁而调弄琴弦?
翠绿的楼台前边,胭脂井畔边,
我的魂魄随风飘散,与凋零的花朵同飞。

赏析

这首诗以灞桥柳絮起兴,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无法把握的人世间情感的感慨。通过对古建筑、月色、美人、琴声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种朦胧美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