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汤陈元方,小汤许文休。
向来京江岸,政作汝颍游。
一随简书去,寒江自湍流。
我瞻天际鸿,渠叹波上鸥。
之子虽近交,襟怀亦林丘。
缅惟两玉人,非子孰可俦。
高标互晖映,妙语相应酬。
鼎立照茅茨,何日能此不。
句曲向荆溪,迁徙非所忧。
得客三士间,衰年更何求。

【注释】

  1. 大汤陈元方:指陈寔,字仲弓,东汉初年人。曾任太丘长,为官清廉,有“陈公三异”之称。
  2. 小汤许文休:指许劭,字子将,汉末人。以善卜筮著称于世。
  3. 京江岸:指京口(今江苏镇江),是当时吴国的首都。
  4. 汝颍游:指颍水、颖阳一带,是许劭的故乡。
  5. 简书:指诏书,因汉代皇帝经常派人到州郡宣诏,所以称“简书”。
  6. 寒江自湍流:指长江在寒冷的季节里水流湍急。
  7. 我瞻天际鸿:指诗人抬头远望天空中飞翔的大雁。
  8. 渠叹波上鸥:指诗人俯视水面上漂浮的鸥鸟。
  9. 两玉人:指两位美女。
  10. 林丘:指山林中的隐士。
  11. 缅惟:思念。
  12. 两玉人:指两位美女。
  13. 非子孰可俦:意思是没有谁可以和你们相比。
  14. 高标:高尚的节操和品行。
  15. 妙语:优美的话语。
  16. 鼎立照茅茨:指高高的屋梁上挂着明亮的灯笼,照亮了简陋的茅草房。
  17. 句曲:指句容,是古时帝王祭祀的地方,也是道教名山之一。
  18. 荆溪:指长江下游的荆江,因荆门关而得名。
  19. 迁徙:指迁移。
  20. 何日能此不:什么时候能够不再迁徙呢?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通过描写友人的生活状态及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共分为十句,每一句都富有深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关怀与期待。

首二句“大汤陈元方,小汤许文休”,通过提及两位著名的人物,引出下文的主题。这两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名声和事迹成为了后世的典范,因此在这里也暗示了对两位友人的赞赏。

接下来的四句“向来京江岸,政作汝颍游。一随简书去,寒江自湍流。”则进一步描述了友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心境。他们原本生活在京江边,如今却选择了离开,去往汝颍地区游历。而他们在离开的时候,心中满怀豪情,但面对寒江的湍急水流,又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我瞻天际鸿,渠叹波上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感慨。他仰望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感叹着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时低头看着水面上漂浮的鸥鸟,又感叹着它们的渺小和无奈。这两句既表现了他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又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句子“之子虽近交,襟怀亦林丘。”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评价。他认为这些友人虽然与他接近交往,但他们的心胸却如同山林中的隐士一般高洁、孤傲。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不满。

随后的几句“缅惟两玉人,非子孰可俦。高标互晖映,妙语相应酬。”则是诗人对两位友人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两位美女不仅容貌出众,更有着高洁的品格和优美的言辞。这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鼎立照茅茨,何日能此不。”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他希望两位友人能够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功,能够像古代的高士一样享受清闲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再回到这样的生活状态中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展现了他的才情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