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畏秋旱,我老将奈何。
清晨一叶舟,凌此万顷波。
此岂我欲然,食口如雁鹅。
逢迎非本心,惭负生积疴。
君看柴桑翁,当时亦弦歌。
人前强磨洗,谓与渠同科。
悠悠天壤间,何向非南柯。
餐钱苟有赢,吾愿初无多。
归从五㹀牛,自种千把禾。
不学陶士衡,衰年更婆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人或者作者的意思和感情,偏义词错误,句子当中的引用诗句的体式不当等。题中要求“赏析”,考生应先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其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手法的目的和效果。此题中“耕田畏秋旱”一句写自己年老体弱,害怕秋天干旱,这是写实。“清晨一叶舟,凌此万顷波”两句写自己乘船在江上泛游,这是写景。“此岂我欲然,食口如雁鹅。逢迎非本心,惭负生积疴”这六句写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并不感到厌恶,因为“逢迎非本心,惭负生积疴”。这里“逢迎非本心”指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惭负生积疴”则指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君看柴桑翁,当时亦弦歌。”这两句说自己以前也曾经像陶渊明一样有闲情逸致地唱歌弹琴,但自己现在却是“强磨洗,谓与渠同科”,“悠悠天壤间,何向非南柯”,意思是说现在自己只是像陶渊明一样过上了清贫的生活,然而自己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而感到满足。

【答案】

①第一句“耕田畏秋旱,我老将奈何”,写自己的境遇。“畏”“恐”突出了年老多病之人的无奈心情。②第二、三句“清晨一叶舟,凌此万顷波”,写自己的行踪。从“此岂我欲然”“食口如雁鹅”可以看出,此时作者内心十分矛盾:既不想像陶渊明那样隐居田园,又不愿随波逐流,沉溺于庸俗之中。③第四、五、六句“逢迎非本心,惭负生积疴”,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逢迎非本心”是指他虽然生活清苦,但并不是为了迎合世俗,而是由于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所以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去追求那种悠闲自得的生活。④第七句“君看柴桑翁,当时亦弦歌”,写自己的过去。“君看”、“当时”表明此处所写之事并非虚构;“亦弦歌”表明自己过去也曾像陶渊明一样生活过。⑤第八句“人前强磨洗,谓与渠同科”,写自己的行为举止。“强磨洗”表明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仍然努力地工作。⑥第九句“悠悠天壤间,何向非南柯”,写自己的感慨。“何向非南柯”表明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认为自己所过的是一种虚幻的生活,与陶渊明所追求的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闲适生活相比,实在是差得很远。⑦第十一句“餐钱苟有赢,吾愿初无多”,写自己的愿望。“餐钱苟有赢”表明自己虽然清贫,但是只要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了。⑧最后三句“归从五㹀牛,自种千把禾”,描写自己的生活状况。“归从五㹀牛”表明作者已经回家了,并且还从事了耕种。“自种千把禾”表明作者种植了很多庄稼。⑨最后两句:“不学陶士衡,衰年更婆娑”,表明作者的志向。“不学陶士衡”表明作者不会像陶渊明那样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