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西归老倦翁,高楼突兀记推蓬。
景随湓浦江山改,人与香山岁月同。
异世剖符传事比,出门合辙见诗工。
我来君去如鸿燕,休叹长安目力穷。
这首诗是苏轼在1085年(元丰八年)任徐州知州时,为乔江州的琵琶亭而创作的两首诗。这两首诗都以琵琶亭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
“一叶西归老倦翁,高楼突兀记推蓬。”
注释:这里的“一叶”指的是秋天的落叶,象征着诗人的衰老;”西归”则是指诗人离开家乡到徐州任职的情景。“高楼突兀”形容琵琶亭的壮丽景象,”记推蓬”则是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徐州任职的情景。
赏析:诗人以落叶和推蓬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疲惫,同时也描绘了琵琶亭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首诗:
“景随湓浦江山改,人与香山岁月同。”
注释:这里的”湓浦”是长江的一个支流,位于江西九江;”香山”是指唐朝的长安城,也是当时的首都所在地。“江山改”意味着长江的水流带来了新的景色和变化;”人与香山岁月同”则是指诗人与故乡长安城的岁月相似。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长江的水流和改变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岁月与故乡的岁月相比较,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第三首诗:
“异世剖符传事比,出门合辙见诗工。”
注释:“异世”是指不同的地方或时代;“剖符”是指古代的一种封赏方法,将符印剖开作为凭证;”传事比”则是指将事情报告给上级或同事;”出门合辙见诗工”是指出门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可以相互欣赏诗歌。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不同地方的经历和遇见的人,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他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与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欣赏诗歌的魅力。
第四首诗:
“我来君去如鸿燕,休叹长安目力穷。”
注释:“鸿燕”是一种候鸟,每年春天从北方飞往南方,秋天又返回北方;“君去”是指乔江州离开徐州去其他地方; “休叹长安目力穷”则是指不要因为视力不好而感到遗憾。
赏析:诗人以鸿燕的迁徙比喻乔江州离开徐州去其他地方的情况,表达了他对乔江州离去的理解和安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