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甫彻弃刍狗,此日已归谈木牛。
报国无阶空马革,托身有地早菟裘。
乘车载苡才经谤,三宿恋桑真可羞。
掩卷勿惊臣议戆,舜瞳应顾殿西头。
这首诗的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忠诚。
新刊予西陲奏稿成
昔人甫彻弃刍狗,此日已归谈木牛。
报国无阶空马革,托身有地早菟裘。
乘车载苡才经谤,三宿恋桑真可羞。
掩卷勿惊臣议戆,舜瞳应顾殿西头。
注释:
- 新刊:新的刊印,指出版或发布的意思。
- 予:我。
- 西陲:边疆,这里指中国西部边疆。奏稿:指奏章、奏文。
- 甫澈:刚刚抛弃。
-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的草扎的狗形物,比喻无用的东西。
- 木牛:木偶做的运输工具。
- 报国:为国家效力。
- 阶:台阶,比喻机会。
- 木犊(mù dú):用木头做成的车。
- 托身:安身,指找到生活的地方。
- 菟裘(tú qú):古代的皮衣。这里用来代指隐居的生活。
- 车载:用车运载。
- 苡(yǐ):一种植物名,这里可能指的是薏米。
- 谤(bàng):诽谤,非议。
- 三宿:三天。
- 恋桑:留恋故乡的桑树。
- 掩卷:收起书卷。
- 臣议戆:我的建议愚蠢可笑。
- 舜瞳:指舜的眼睛,相传舜为圣君,其眼如珠。
- 顾:注视。
- 殿西头:皇宫的西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在边疆工作的一种自我描述。他回忆过去曾经被贬为“刍狗”,如今却能够“谈木牛”。他感慨自己曾经为了报效国家而奋斗,但最终没有机会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他自嘲为“木犊”安身立命,找到了自己的藏身之处。他回忆起在边疆工作时,曾经因为言论而被诽谤,但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最后,他感慨自己在官场上的失败,以及对于国家的忧虑。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关注着国家的命运,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得到重用。他的这种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