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意只如此,胶柱何足拘。
子折武昌柳,予宅浔阳庐。
二诗端可识,一笑聊洗诬。
明朝重回首,挝鼓催征舻。
注释:
将发琵琶亭 - 即将启程前往琵琶亭(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
初意只如此,胶柱何足拘。- 最初的意图是这样的,但固执地坚持己见又有何用呢?
子折武昌柳,予宅浔阳庐。- 你折断了武昌的柳树,我住在浔阳江边的房子里。
二诗端可识,一笑聊洗诬。- 两首诗可以让人认识真相,一笑可以洗刷冤屈。
明朝重回首,挝鼓催征舻。- 明天再回头望一眼,擂鼓催促着征船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句“将发琵琶亭”直接点明了诗人将要离开的地方——琵琶亭。琵琶亭位于今湖北鄂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刺史时所修的亭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浔阳春色旧曾谙,风景无殊人不还”。
第二句“初意只如此,胶柱何足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执着于某种看法或做法的看法。他认为固执地坚持己见并没有实际意义,应该灵活变通,不要过分拘泥于一种固定的观念或做法。
第三、四句“子折武昌柳,予宅浔阳庐。”描述了诗人和对方分别的情景。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住处,依依不舍地告别。这里的“子”指的是送别的那个人,“予”则是指诗人自己。
第五、六句“二诗端可识,一笑聊洗诬。”意味着两首诗可以让人认识到真相,一笑之间就能洗去冤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误会的澄清和对于误解的解释。
最后一句“明朝重回首,挝鼓催征舻。”意味着明天再回头望一眼,擂鼓催促着征船前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离别的不舍。他希望在明天再次回首之时,能够看到自己的船只已经远行而去,而自己也将踏上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