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古意少人传,莫为薰琴只五弦。
夫子纵心方学易,我曹何意便谈玄。
神驰洙泗身将老,望断沅湘眼欲穿。
月白风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钧天。

【注释】

寥寥:稀少的样子。

熏琴:以薰香沐浴乐器,使之发出芬芳气味。这里指琴曲幽静淡远,没有世俗的喧嚣和烦扰。

纵心:放任自己的心情。

学易:学习《易经》。

谈玄:谈论玄理。玄是道家哲学的一种概念,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洙、泗:都是古代的大河,洙在山东,泗在河南。

望断沅湘:意思是希望已绝,眼欲穿,形容极度失望。沅、湘都是湖南境内的大河。

钧天:天上。相传尧舜时期有九个太阳同时升起,后用来比喻帝王所居之宫。这里指天宫。

【赏析】

首联“感兴七言三首”,即感兴组诗的序诗。《旧唐书·陆贽传》记载:“陆贽为宰相,每除书下,朝野欣欣以向王会;而贽常愀然不乐,曰:‘非忧患不足以为政也。’其为相也,凡五年,未尝一言及禄位。或问之,对曰:‘吾于人无间然,何待言哉!’”此诗就是写他任宰相时的心境,表现了他清正廉明、不为权位所动的高尚品质。

颔联写陆贽的为人与处世态度。“夫子纵心方学易,我曹何意便谈玄。”这是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能放开心胸去学习《易经》;至于谈论玄理,那就不是我们该做的事了。陆贽自认为,自己虽然有才学,但毕竟是个臣子,不能谈玄。他所说的“纵心”,是指他能够放宽心态,放下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以求上进。所谓“学易”,即学习《易经》这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陆贽之所以要“学易”,是为了修身养性,以便更好地处理国事,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所谓“谈玄”,即谈“玄理”、“玄妙”,也就是讲哲理、玄奥的道理。陆贽认为,自己既然身为臣子,就应该把精力用在治国安邦上,而不能整天沉湎于玄理之中。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陆贽的为人之道,也体现了他的为官从政的准则。

颈联写陆贽的忧国忧民之情。“神驰洙泗身将老,望断沅湘眼欲穿。”这是说自己虽然年纪已高,但精神却依然旺盛;而对于那些国家大事,却是一筹莫展,无法解决。“神驰洙泗”,是说陆贽思念故乡,怀念家乡的山水风光;而“身将老”,则是说他已经到了垂暮之年。“望断沅湘”,是说自己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已经绝望到了极点。这里的“望”,既是眺望的意思,也是希望的意思。陆贽在这首诗中,通过“神驰洙泗身将老,望断沅湘眼欲穿”两句,表达了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

尾联写陆贽的壮志未酬之感。“月白风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钧天。”这是说,在这样的月色风清的夜晚,我怎能忍受这种屈辱,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钧天”,即天界。传说尧、舜时代的帝王居住在天庭之中,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钧天”。陆贽用“不肯上钧天”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这里的“阿郎”,是指陆贽自己。他曾经担任过宰相这样的高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的政治环境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无奈。于是,他用“月白风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钧天”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通过对陆贽这位古代忠臣的描写,展现了他忧国忧民、清正清廉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