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骨何堪得再行,渴心犹要谒通明。
惊闻竹树连山雨,疑有风雷㩧地声。
鹿啖黄精知岁久,人逢青箬便神清。
重来只要斋盂饭,副以常堂枸杞羹。
注释:
- 凡骨何堪得再行,渴心犹要谒通明:我这样的凡骨怎么经得起再次修行?心中仍然渴望见到通明。
- 惊闻竹树连山雨,疑有风雷㩧地声:突然听到竹子和树木连在一起的山上正在下雨,怀疑会有风雷般的响声。
- 鹿啖黄精知岁久,人逢青箬便神清:鹿吃了黄精知道时间很长了,人如果遇到青色的箬笠就能感觉精神清爽。
- 重来只要斋盂饭,副以常堂枸杞羹:下次再来只需要斋戒的饭就好了,再配上常堂的枸杞羹就好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的诗。诗中通过描绘修行者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修行者对修行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凡骨何堪得再行”,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表达自己作为凡夫俗子,难以承受再次修行的重担。这里的“既离洞霄遇雨却寄道友”可以理解为诗人已经离开了修行的地方,遇到了风雨,但仍然坚持修行,向道友传递自己的信息。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修行的感悟。如“惊闻竹树连山雨”一句,诗人通过听雨声,联想到竹树连在一起的山头上正在下大雨,这种自然景象引发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深思。同时,“疑有风雷㩧地声”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修行的专注和执着。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写自己与修行者的互动,表达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如“鹿啖黄精知岁久”一句,诗人以鹿为例,说明修行需要长期坚持,而“人逢青箬便神清”一句,则表明了修行者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提升。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修行者对于修行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过程的体验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