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帖昨夕下,许奉半月急。
遂作兹山游,惘恍忧思失。
古迹堕榛莽,久久失修葺。
南唐石塔好,岿然对人立。
高碣缠蛟龙,奇画耐风日。
明旦丹阳路,万感当毕集。
说似石翁婆,皆须为余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游栖霞四首》之一。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 府帖昨夕下,许奉半月急。府帖:官府的文告。
- 遂作兹山游,惘恍忧思失。遂:于是、就。
- 古迹堕榛莽,久久失修葺。榛莽:草木茂盛的样子。
- 南唐石塔好,岿然对人立。岿然:独立的样子,形容坚固。
- 高碣缠蛟龙,奇画耐风日。碣:碑刻。
- 明旦丹阳路,万感当毕集。丹阳路:指南京的路,因为唐代南京称丹阳。
- 说似石翁婆,皆须为余泣。石翁婆:传说中石像能说话的人,这里指石匠。
译文:
府邸昨日发来的公文让我去游栖霞山,我于是开始了这次旅行,内心充满了忧愁和思念。然而在山中漫步时,我发现了许多古老的遗迹已经被杂草所覆盖,很久没有人来修复了。正当我在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历史遗迹时,我发现了一座美丽的南唐石塔,它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对我诉说着什么。当我早晨离开丹阳路时,心中的种种感受汇聚成一股强烈的情感,仿佛要全部爆发出来。我想象着那些默默无言的石匠们,他们一定会为我的离去而哭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保护责任。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描述和对石塔的赞美,诗人传达出自己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的愿望。同时,诗中的“惘恍”一词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最后,通过想象石匠们的泪水,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