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盖着地卧,清瑶傍渠走。
散入流觞台,转若珠曲九。
淙淙不知休,还赴石鲸口。
湾澴合巨涧,横桥傍蒲柳。
来看暮春馀,众绿浓似酒。
摩挲苏陈刻,愈觉岁月久。
寺僧爱光焰,捧送贵侯有。
至今星散居,各自开户牖。
自弃眠云身,谁缚钓月手。
夕阳令我归,为尔重搔首。
【注释】
①法华:佛经中指佛教的“华严”教义。小隐:即“小隐园”,在今江苏无锡西郊,唐时建。
②偃盖着地卧:偃,仰。盖,通“盍”,何不。卧,躺着。
③清瑶:清澈如玉。傍,接近。渠:水沟。
④流觞(shāng)台:古人行酒令,以酒杯浮于流水之上,让歌者依次取饮。转若珠曲九,指水流曲折,如同珍珠一样。
⑤淙淙: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不知休,不知道停息。
⑥还赴石鲸口:指溪水又流到石鲸那里。
⑦湾澴(zhì):水流回环的样子。合巨涧,汇入大河。
⑧横桥:横架在大河边上的木桥。傍蒲柳:靠近长满蒲草和柳树的地方。
⑨来看暮春馀:指春天快要过去了。众绿浓似酒,众多树木郁郁葱葱,就像美酒一样。
⑩摩挲:抚摸。苏陈刻,指苏轼、欧阳修等人所写的碑文。愈觉岁月久,更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⑪寺僧:寺庙里的和尚。光焰,指灯光或烛火。捧送贵侯有:捧着送给显贵的人。
⑫星散居:星星点点地分布在一起。
⑬自弃眠云身,谁缚钓月手:自己像云彩一般被抛弃了,谁能像我这样,像钓鱼的人一样,手持钓竿,独自欣赏月光。
⑭夕阳令我归,为尔重搔首:是说看到夕阳下山,我不得不回家,因为我思念你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诗的前四句写山间溪流的景色。“偃盖”二字,写出了山峦的雄伟,而“清瑶”二字,则写出了溪水的清澈,写出了山间溪流的秀气。“傍渠”二字,写出了溪流的曲折。“清瑶傍渠走”,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沿着山峦蜿蜒流淌。这一句诗,既写出了溪流的动态,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接下来的四句诗,写的是溪流经过小隐园后的情景。“散入流觞台,转若珠曲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溪流穿过小隐园后的情景。这一句诗,既写出了溪流的动态,又写出了小隐园的静谧,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接下来四句诗,写的是溪流继续向前奔流的景象。“淙淙不知休,还赴石鲸口”,生动地表现了溪流的奔腾不息。这一句诗,既写出了溪流的动态,又写出了石头的形状,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接着四句诗,写的是溪流最终汇入大河的景象。“湾澴合巨涧,横桥傍蒲柳”,生动地描绘了溪流汇入大河后的情景。这一句诗,既写出了溪流的动态,又写出了大河的宽阔,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接下来四句诗,写的是大河两岸的风景。“来看暮春馀,众绿浓似酒”,生动地描绘了大河边上的风景。这一句诗,既写出了大河的美丽,又写出了周围植被的茂盛,形成了静中有动的画面。
接下来的四句诗,写的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摩挲苏陈刻,愈觉岁月久”,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一句诗,既写出了自然之美,又写出了诗人的情感,形成了动中有静的画面。
最后四句诗,写的是诗人对寺庙里僧侣的感慨。“寺僧爱光焰,捧送贵侯有”,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寺庙里僧侣的赞美之情。这一句诗,既写出了寺院的美丽,又写出了僧侣的善良,形成了动中有静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小诗,也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悟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