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带苍巘,结构俯林麓。
扶疏竹外山,相向隔罗縠。
老禅谢人境,岁晚收白足。
谁聆跫然音,息隐尚争逐。
道场坐千劫,不愧桑下宿。
定中观潮汐,绝事心已熟。

【注释】

清池:寺庙前的水池。苍巘:青翠的山峰。结构:指寺庙建筑布局。俯林麓:俯瞰着山下的树林。扶疏:繁茂。竹外山:竹林外的山。相向:相对、对峙。罗縠:指水波,这里指清澈的溪流。谢:辞谢、推辞。岁晚:年老时。收白足:收起脚上的白鞋。跫然音:踩在石头上的声音。息隐尚争逐:声音停止时还在争夺位置。道场:佛寺或道观里的集会场所。千劫:一千个轮回。桑下宿:比喻佛经中的精微之处。定中:禅宗用语,指入定了。观潮汐:观察潮水的涨落。绝事:超脱世俗之事。心已熟:心境已经非常熟悉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为金粟寺庵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对庵院四周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他与世无争,超脱尘俗的生活情趣。

首联“清池带苍巘,结构俯林麓”写金粟寺庵所处的自然环境。清池,即金粟寺内的水池,清澈见底,碧波荡漾;苍巘,指青翠的山峰,此景与作者隐居于此有关;结构,指寺庙的建筑布局,俯林麓,意为寺庙建筑依山傍树而建,俯视着山下的树林。

颔联“扶疏竹外山,相向隔罗縠”进一步描绘了庵院周围的景色。扶疏,形容竹子茂盛挺拔的样子;竹外山,指竹林之外的山峦;相向,相互面对;隔罗縠,指清澈的溪流。

颈联“老禅谢人境,岁晚收白足”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老禅,指僧人或道士;谢人境,表示远离尘世喧嚣;岁晚,指年老了;收白足,收起脚上的白鞋,表示不问世事,安于简朴生活。

尾联“谁聆跫然音,息隐尚争逐”则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理解。跫然音,即踩在石头上的声音,这里指听到脚步声;息隐尚争逐,表示听到脚步声后,仍然在争夺位置,不愿轻易离去。

全诗通过描写金粟寺庵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