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云离海屿,吴地去随缘。
托钵应行乞,升床亦坐禅。
舟停上塘雪,寺隔过山烟。
刺史知闻旧,无须觅镜传。

诗句原文:

片云离海屿,吴地去随缘。

托钵应行乞,升休亦坐禅。

舟停上塘雪,寺隔过山烟。

刺史知闻旧,无须觅镜传。

注释翻译:

  1. 片云:天空中的片云,象征着飘渺和自由。
  2. 海屿:海岛的简称,指海边的小岛。
  3. 吴地:这里泛指江南地区,古代中国地理区域之一,以水乡特色著称。
  4. 随缘:顺其自然,不强求。
  5. 托钵:僧人乞食于人,用钵盂收集施舍。
  6. 行乞:步行乞讨。
  7. 升休:升任或退休。
  8. 坐禅:静坐冥想,进行佛教修行。
  9. 上塘雪:上塘村附近的大雪。
  10. 过山烟:山间的轻烟。
  11. 刺史:地方官,此处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者熟人。
  12. 知闻旧:了解并知晓旧事。
  13. 镜传:比喻寻求知识或智慧的方法。

赏析:
本诗是宋代诗人林表民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净应老道源前往浙右(今浙江省部分地区)的送别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物行为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片云离海屿”一句,开篇即以轻盈飘渺之片云,引出下文关于吴地与自然的描写。这种开头方式,既营造了一种空旷、自由的氛围,又为后续内容铺垫了情感基调。

接着的“吴地去随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去向的随遇而安态度。这里的“随缘”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顺应,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

“托钵应行乞”及“升休亦坐禅”,则是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这两部分内容紧密相连,通过对比僧人的不同活动,展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前者反映了僧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后者则揭示了内心的平静与修行。

“舟停上塘雪”与“寺隔过山烟”,则将读者的视线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文景观。这里的“上塘雪”和“过山烟”都是富有诗意的自然元素,它们被用来描绘诗人朋友即将离开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离别的哀愁。

最后两句“刺史知闻旧,无须觅镜传”,则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刺史作为地方官员,能够了解和记忆过去的人和事,无需寻求某种神秘的“镜子”来获取智慧。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也表达了对世俗知识的超越。

《送净应老道源往浙右》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传统的律诗格式,而且在内容上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人物和社会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值得欣赏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更应该体会到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