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
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
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
小亭闲坐久,落日啸孤猿。
诗句释义与译文
“独客无清伴”: 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没有伴侣陪伴,心境显得孤寂。这里的“清伴”可能指的是清雅的友人或清静的生活伙伴。
译文: 独自一人,没有可以清谈的朋友。
注释: “清伴”指清雅之人,表示朋友或同伴。“高僧住别村”: 描述了高僧住在离诗人较远的地方,可能是在另一个村子。这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寻求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高僧住在离我很远的村庄。
注释: “别村”表示一个与诗人生活区域不同的村庄。“空山卓锡影”: 描述了在静谧的山中,僧人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形成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译文: 在空旷的山中,僧人的身影映在地上,形成了深深的影子。
注释: “卓锡影”可能指僧人行走时锡杖投下的影子,象征着宁静与超脱。“断石系舟痕”: 描述了断石上留有船的痕迹,表明曾经有人在此停泊。
译文: 断石上还留有船的痕迹,显示出曾经有船只停靠的痕迹。
注释: “系舟痕”表示船在岩石上留下的痕迹,暗示着过往和历史的痕迹。“风细松生籁”: 描述了微风轻拂下,松树发出声响,仿佛自然界的声音在回应着什么。
译文: 风轻轻吹拂下,松树发出声响,仿佛自然界的声音回应着什么。
注释: “籁”是指风吹过树梢发出的声响,形容自然之声的和谐。“沙虚竹走根”: 描述了沙子因风吹动而产生流动的声音,竹子的根部似乎随着风的节奏舞动。
译文: 沙子因为风的吹拂而流动,竹子的根部好像随着风的节奏舞动。
注释: “虚”可能指风的力度,使得沙子流动;“竹走根”形容竹子随风摇摆,增添了动态美。“小亭闲坐久”: 描述了诗人在小亭中久坐,感受着周围的环境与内心的宁静。
译文: 我在一个小亭子里坐着很长时间。
注释: “小亭”指的是一个较小的亭子,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落日啸孤猿”: 描述了夕阳下,一只孤独的猿猴发出长嚎,呼应了诗人的孤独感。
译文: 在落日时分,一只猿猴发出了长长的嚎叫。
译文: 夕阳西下,猿猴的长叫声回荡在空中,与诗人的心境相互呼应。
注释: “啸孤猿”可能意味着猿猴因孤独而发出的长嚎,增添了一种哀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从诗人独自一人到高山上的僧人,从静谧的山林到风中的松竹,再到落日下的猿猴长嚎,都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世俗的愿望。每个诗句都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