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踏红尘道,结庐依水乡。
远峰开宿雨,高树表初阳。
犊卧野门寂,雁飞秋稻香。
午桥花竹地,回首已凄凉。

郑氏西庄

不踏红尘道,结庐依水乡。

远峰开宿雨,高树表初阳。

犊卧野门寂,雁飞秋稻香。

午桥花竹地,回首已凄凉。

译文:
我选择在离尘世喧嚣很远的地方建了一座茅草屋,它坐落在水乡的岸边。
远处的山峰被隔夜的雨水洗刷过,露出了新的面貌;高大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
小牛悠闲地躺在门外,田野宁静得只剩下寂静和鸟鸣;一群大雁在空中飞翔,它们似乎在秋天里追逐着稻谷的香味。
我站在午桥上,看到周围的花草树木,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凄凉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然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不踏红尘道”,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远离了繁华的都市,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结庐依水乡”一句,展现了诗人选择的居所的特点。这里的“水乡”指的是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而“结庐”则是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住所的意思。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通过描绘远峰、高树、犊牛、雁群等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这些自然元素的出现,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午桥花竹地,回首已凄凉”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这里,“午桥”和“花竹地”都是指特定的地点,而“回首已凄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然的生活场景。通过诗人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