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馀暑尽,独策兴悠然。
野色延幽步,秋声入暮年。
日斜禽影乱,水落树根悬。
回首故人远,城笳吹夕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熟读原诗的基础上,结合注解、课下注释以及相关工具书理解诗意及背景,体会诗人表达情感,把握思想观点。
“溪行”:指游历溪边小径。
“风高馀暑尽,独策兴悠然”:形容夏末秋初,天热渐退,凉意渐生,作者独自驾着轻车,沿着溪边的小径信步漫游,心情格外舒畅。“兴悠然”,兴致很浓。
“野色延幽步,秋声入暮年。”:野草的颜色一直延伸到幽深的小路上,秋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进入老年的人一样。“延”,“延伸”。
“日斜禽影乱,水落树根悬。”:太阳快要落山时,鸟儿飞得杂乱无章;水流也快干涸了,树根悬挂在水中。“日斜”“水落”,时间是傍晚或黄昏。“日斜”,太阳西斜。“鸟影乱”,群鸟飞起,投下一片阴影。“水落”,水流干枯。
“回首故人远,城笳吹夕烟。”:回望远方的老朋友,他已远去,城中传来悠扬的号角声,仿佛是傍晚升起的烟雾。“故人”,指作者的朋友。“城笳”,城外传来的号角声,这里代指家乡。“夕烟”,傍晚的炊烟。
【答案】
译文:
夏天的暑气已消尽,我独自骑着轻车沿着溪边的小径悠闲地漫步。
田野上的草木颜色一直延伸至幽深的小路上,秋天的萧瑟声音从远处传来,似乎进入了晚年的人一样。
夕阳西下,鸟儿乱纷纷飞起,水塘里的水已经快干了,树根还挂在水中摇摇晃晃。
回望远方的老朋友,他已远走,城上传来悠扬的号角声,好像傍晚升起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游人归途中的黄昏景象。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首联以“风高馀暑尽”写夏日将尽,以“独策兴悠然”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颔联“野色延幽步”写出了野景之美和游人之情。颈联则用“日斜”和“鸟影乱”、“水落”和“树根悬”,写出了傍晚的景色,同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感。尾联写诗人在傍晚时分,望着友人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