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诸峰入几看,仙居缥缈五云端。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
碧海气清珠佩湿,明河影落玉箫寒。
超然身在鸿蒙上,何必蓬莱跨紫鸾。
【注释】:
- 秦望诸峰入几看:秦望山,在浙江绍兴市,这里指越州。诸峰,指越州周围的群山。入几看,意思是说登上秦望山,俯瞰周围的山峰。
- 仙居缥缈五云端:仙居,指仙境。缥缈,形容非常飘渺。五云端,指云中五座高峰。
-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天高地迥,天地高远。三千界,古人认为世界分为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共有三千里,故称“三千界”。月白风清,形容月光皎洁,微风清新。十二阑,指栏杆上的花纹。
- 碧海气清珠佩湿:碧海,指清澈的海水。气清,指空气中弥漫着清凉之气。珠佩湿,指珍珠制成的首饰因海水湿润而变湿。
- 明河影落玉箫寒:明河,指明亮的银河。玉箫寒,形容银河映照在玉箫上,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超然身在鸿蒙上,何必蓬莱跨紫鸾:超然,超脱世俗。身在鸿蒙之上,指身处宇宙万物之外,不受尘世束缚。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在东海之滨。跨紫鸾,指乘着飞鸟或骏马飞往蓬莱。
【赏析】:
王修竹监簿名楼名为“与造物游”,这是诗人登高远望时所感怀之作。诗以越州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联“秦望诸峰入几看,仙居缥缈五云端。”诗人登上越州城北的秦望山,俯瞰周围的群山。这些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进入了仙家居住的世界。这里的“缥缈”二字用来形容山峰的飘渺不定,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颔联“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诗人继续描绘越州的山水风光。他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天地相接,仿佛跨越了三千里的距离;而天空中的月亮明亮如洗,微风轻轻吹拂,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越州山水的壮丽和美丽。
颈联“碧海气清珠佩湿,明河影落玉箫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越州的夜景。他看到清澈的海水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水中,仿佛一条玉带在夜空中飘荡。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越州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尾联“超然身在鸿蒙上,何必蓬莱跨紫鸾。”诗人感慨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身处宇宙万物之外。他并不羡慕那些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们能够乘着飞鸟或骏马飞往蓬莱,而是选择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鸿蒙”是指原始的天地未分的状态,象征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而诗人则表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事物。
这首诗通过对越州山水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去感受生活,从中获得了无尽的灵感和力量。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一首优秀的励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