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如啜卢仝茶,直论国体宁无哗。依然茅苇纵横斜,钟山老柏休槎牙。
呜呼时事如丝麻,食肉者口徒咿哇。鬼蜮空含射影沙,逐客令下堪吁嗟。
识者将谓秦得邪,淳祐寖不如端嘉。邪人刚指正人邪,时有引喙鸣灵鸦。
失脚奇祸曹罗罝,尼山草木枯无华,奄奄山鬼相揄揶。
我今束书归天涯,不惜一去惜国家。

这首诗是卢仝的《七律·上封事》。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现状的担忧,以及对时事的深刻理解。

首先来看第一段:“上书如啜卢仝茶,直论国体宁无哗。” 这里的“上书”,指的是向皇帝提出意见或建议。卢仝的茶,是指他的茶诗。他直论国体,意指他直接论述国家的大事,没有回避或掩饰。”直论国体”,意味着他对国家的治理方式和政策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宁无哗”,则表达出他对这种不满情绪的强烈。

接着看第二段:“依然茅苇纵横斜,钟山老柏休槎牙。” 这里描绘了一幅荒废的场景,茅草、芦苇纵横交错,老松树斜着生长,仿佛在抗议。钟山的老柏树,被砍伐得只剩下槎牙的形状,形象地表现出国家权力的衰败。

然后是第三段:“呜呼时事如丝麻,食肉者口徒咿哇。” 这是感叹时事的复杂,如同丝线和麻线交织在一起一样。那些吃肉的人,只是在那里发出咿呀的声音,但却没有实际行动。

第四段:“鬼蜮空含射影沙,逐客令下堪吁嗟。” 这里的“鬼蜮”,指的是那些暗中伤人的人,他们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射影沙”,比喻他们的行为像沙子一样让人摸不清头脑。”逐客令”,是指古代的一种政策,驱逐外国的使节。这里暗示政府的政策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第五段:“识者将谓秦得邪,淳祐寖不如端嘉。” 这里的“秦”指的是宋朝,”得”在这里的意思是得到。”淳祐”是宋理宗年号,”端嘉”是宋度宗年号。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认为宋朝得到了好处,但其实并非如此,反而比端嘉时期要差。

最后一段:“邪人刚指正人邪,时有引喙鸣灵鸦。” 这里的意思是,邪恶的人总是攻击正直的人,而正义的声音却很少被人们听到。这里的“灵鸦”,指的是乌鸦,乌鸦常常被视为不祥的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对政治改革的期待。他的诗歌语言犀利,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