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五不去国,金陵深惧君。
校存知必毁,书在已如焚。
自是清流祸,非干比党分。
归欤虽幸矣,恨未效朱云。

郑五:指东晋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庾亮。

不去国:意谓不愿离开朝廷。

金陵: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当时为东晋都城。

深惧君:意谓担忧君王。

校存知必毁:校,指校书官或学者;“存”是保存的意思。“知”指自己。“毁”指毁坏。

“自是清流祸”,清流:指正直的人。比喻正直的官员或士人为奸邪所害。

非干比党分:不是与那些勾结同伙的人有矛盾。

归欤:犹“归欤乎”,“何归”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心愿。

幸:有幸、幸运。

效朱云:效,效法、仿效。朱云:西汉人,以直言进谏著称。

注释:

《五言》,诗体名,由五字句构成的古诗。

郑五:指东晋诗人兼文学家庾亮。

不去国:不愿意离开国家。

金陵深惧君:担心金陵被敌人占领而使自己受辱。

校存知必毁:校(jiào)存(cún):保存。“知”指自己。“毁”指毁坏。意谓保存下来的东西一定会遭到毁坏。

书在已如焚:书籍存在已经象火烧一样化为灰烬。

自是清流祸:自是指自己,“是”指这。“清流”:正直的官员或士人的代称。“祸”指灾祸。比喻正直的官员或士人为奸邪所害。

非干比党分:不是与那些结帮营私的人有矛盾。

归欤:犹“归欤乎”,“何归”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心愿。

幸:有幸、幸运。

效朱云:效,效法、仿效。朱云:西汉时人,因敢于犯颜直谏而著名。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怀才不遇之作,抒写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贤才遭忌、忠臣遭谗的恐惧和无奈,表达了他忧国爱民、匡世济民的壮志豪情。

首两句,诗人首先感叹于自己的才能不被重用,进而对国家的前途和君主的命运表示出深切的忧虑。这种忧虑源于他的“清流”身份,因为他的“清流”身份,所以他才会受到排挤和陷害。

第三句,写诗人对朝廷中一些奸佞小人的厌恶之情。他认为这些人只会破坏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为国家着想。他甚至怀疑他们是与某些权贵结帮营私的人,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第四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情绪。他认为,即使他们没有这样的野心,他们的作为也足以毁掉一切美好的事物。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的赞美之词。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和智者,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能够给人们带来启示和帮助。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它通过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