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枝重肉红垂,萱草抽苗抹绿肥。
正语暖莺风细细,著双寒燕雨稀稀。
亭台物景兼飘絮,宅院时情渐夹衣。
指背挟肩行乐事,不甘离索向芳菲。
【注释】
①桃花枝:指柳条。
②抹绿肥:指春草初生,嫩绿色。
③暖莺:温顺的黄莺,这里指春天。
④著双寒燕雨稀稀:着意描画燕子的双翅,细雨蒙蒙。
⑤飘絮:指飞絮(杨柳絮)。
⑥夹衣:即夹袄,是冬天穿的保暖的衣服。
⑦“不甘”句:意思是不愿在离别时感到惆怅和失落。
【赏析】
《春日寄钱都使》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春。诗人当时任钱塘尉。此诗为酬答朋友之作。首联写景,颔联拟人,颈联写情,尾联抒情。全诗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首联写景。“重”,重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花喻人之美。“萱堂萱草,郁郁青青”,以萱草喻人之母。诗人把桃花比人之美,萱草比人之情,既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而深婉。
次联写景。“正语”,指春天。“暖莺”,温顺的黄莺,这里指春天。“细细”,形容莺语声小而细微。“著双寒燕雨稀稀”,用双燕比喻友人,写其来时的情景,虽微雨绵绵,但燕语清脆,令人欣喜。
第三联写景。“亭台物景兼飘絮,宅院时情渐夹衣”,写春风拂面,杨柳飘飘,庭院中的景物也显得特别宜人。“宅院时情”,即指春天的景色。此时天气渐暖,人们开始脱去冬衣,换上单衣,因此说“宅院时情渐夹衣”。“夹衣”,就是夹袄。这句诗写出了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们在春天里所发生的一些变化,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末联抒怀。“指背挟肩行乐事,不甘离索向芳菲”,“指背”和“挟肩”都是形容人的走路的姿势。“离索”是别离的意思。“芳菲”,即花朵、草木茂盛的样子。诗人以燕子自喻,说自己虽然不想远离朋友,但又不愿在离别时感到惆怅和失落;因为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百花盛开的季节,自己却要离开朋友,这怎能不使人感到惆怅呢?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