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
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
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
如今一时在眼傍,白云浮水天茫茫。
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诗句释义】

九月晦日登烽火山:九月晦日,即农历九月的最后一天。登烽火山,即登上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边防报警的地方,山上有烽火台,用来传递军情。烽火台高耸入云,可以远望四方。诗人登上烽火台,看到四周的景色,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兴来,即兴致高昂时。走上烽火台,心情愉快,兴致勃勃。然而,秋风袭来,吹得人瑟瑟发抖,让人感到寒冷。

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黄茅,指黄色的茅草。滑如雨,形容茅草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像雨点一样。低头一看,只见自己头发直立,像是在迎接秋天的到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秋意渐浓的感慨之情。

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紫菜乡,即海边的盐田。大练小练,指的是渔民们用网捕鱼的活动。并东墙,是指渔民们在海边搭建的临时住所。这句话反映了渔民们辛勤劳动的场景。

如今一时在眼傍,白云浮水天茫茫:如今,指现在。一时,形容时间短暂。在眼傍,即在眼前。白云浮水天茫茫,描绘了一幅大海、白云和天空融为一体的壮丽景象。

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酒阑,即饮酒结束的时刻。吊虎屋,指怀念故去的朋友或亲人的坟墓。无端,指无缘无故。日脚相催促,形容太阳无情地照射着大地,让人感到时光飞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感慨。

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一奴,这里指诗人的一个仆人。魋髻,即盘发髻。一跛足,指仆人走路一瘸一拐。逐我下山如野鹿,指仆人跟随诗人下山的情景。这句话描绘了仆人跟随诗人下山的生动画面。

【译文】

九月晦日,登上烽火台。兴致高昂地走上烽火台,脚下不固定,秋风阵阵袭来,吹得人瑟瑟发抖,心生寒意。四周的黄茅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像雨点一样。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头发直立,像是在迎接秋天的到来。这几年一直要到紫菜乡去,大练小练都在海边搭建的临时住所。如今时间过得很快,眼前的景象在眼前消失,只剩下茫茫的白云和海水。喝酒后更加思念故去的朋友或亲人,但不知何故太阳无情地照射着大地,让人感到时光飞逝。一个仆人头戴盘发髻,一条腿瘸了一条,跟随诗人下山的场景就像野鹿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烽火台上登山的经历,抒发了自己对故乡、亲友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诗的前两句“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描绘了诗人登上烽火台时的心情和周围的环境。秋风阵阵袭来,吹得人瑟瑟发抖,心生寒意,四周的黄茅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像雨点一样。这一句通过描绘秋风、黄茅等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

诗人以“几

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两句过渡到下一行。这里的“紫菜乡”指的是海边的盐田,而“大练小练并东墙”则描绘了渔民们辛勤劳动的场景。这两句通过描绘海上的生活场景,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

“如今一时在眼傍”一句突然转折,由前面的自然美景转向眼前的现实生活。诗人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海边,眼前的景色让他感到惊喜和不舍。这里的“眼傍”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白云浮水天茫茫”一句又回到了前面的景色描述,但这次是从更高的视角来看。诗人站在海边的高地上,俯瞰着整个海洋和天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辽远。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色,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两句则将主题推向高潮。酒阑,意指饮酒结束的时刻。吊虎屋,指怀念故去的朋友或亲人的坟墓。无端,指无缘无故。日脚相催促,形容太阳无情地照射着大地,让人感到时光飞逝。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故去亲友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烽火台上的自然景色和海上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友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