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一出群儒怒,滔滔稷下如抽缕。
乐以声传非文字,千年阙断无人补。
昔有丈人壶山前,绍兴甲寅乙卯年。
定律不待累黍起,瓦缶皆可成宫徵。
更言吹律随隆污,百世不以一声拘。
此法汉魏周隋无,红泉得之延坐隅。
一时河汉东西奔,姓氏胡为旅人门。
我欲栩栩还皇坟,要以六琯为根原。
九箫鼓吹百物和,羽衣狼藉渔阳戈。
须信乐能召太平,非是太平为乐歌。
丈人宿草飞毵毵,乾旋坤转谁更堪。
忽有尺纸如春蚕,遗音石笋天一南。
三更把书不成眠,四更起坐霜月悬。
五更开门欲上马,至竟此人何山下。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题为《丈人行答通平林簿》。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祖龙一出群儒怒 - 祖龙:指秦始皇,古代传说中统一六国的始皇帝。群儒:许多学者或儒家学者。愤怒:因为对秦始皇的暴政表示不满和抗议。
  2. 滔滔稷下如抽缕 - 稷下:古代齐国的都城,以学派众多而闻名,如儒家、墨家、道家等。抽缕:比喻力量薄弱,难以抵挡。
  3. 乐以声传非文字 - 强调音乐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声音,而不是通过文字或其他形式。
  4. 千年阙断无人补 - 阙:缺失,断绝。补:填补,补充。意味着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关于音乐的记录几乎完全消失,没有人能够补充或修复。
  5. 昔有丈人壶山前 - 壶山:山名,位于浙江绍兴。丈人:可能是某个人的称呼或职位。壶山前:可能是在某个地点,具体位置未明。
  6. 定律不待累黍起 - 累黍起:形容非常精确,不需要等待。定律: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规律或法则。
  7. 瓦缶皆可成宫徵 - 瓦缶:陶器,这里用来象征简陋的材料。宫徵:古代音乐中的音律,这里指音乐的节奏。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在简陋的材料上也可以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8. 更言吹律随隆污 - 吹律:指吹奏乐器,如笛子、箫等。隆污:指环境的高低起伏。这句话表达了音乐不受环境影响,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9. 此法汉魏周隋无 - 这是指一种独特的音乐创作方法,这种方法在汉朝、魏国、周朝和隋朝都没有出现过。
  10. 红泉得之延坐隅 - 红泉:一种红色的泉水,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水源或灵感来源。延坐隅:指坐在角落里沉思。这句话表达了在特殊的水源或灵感的启发下,作者创作出了独特的音乐。
  11. 一时河汉东西奔 - 河汉: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东西奔:形容时间过得很快,银河从东到西流过。这句话表达了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时间的流逝和思想的碰撞。
  12. 姓氏胡为旅人门 - 姓氏: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姓氏。旅人门:指旅人居住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是一个旅行者,他的音乐作品被人们传唱。
  13. 我欲栩栩还皇坟 - 栩栩:生动的样子。皇坟:皇帝的坟墓,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祖先的坟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音乐创作的热爱。
  14. 要以六琯为根原 - 六琯:古代的一种度量衡单位,这里可能指的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或原则。根原:根本,基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音乐的基础是基本的音乐要素和原则。
  15. 九箫鼓吹百物和 - 九箫:古代的一种乐器,九个孔,形状像箫。鼓吹:用鼓和号角伴奏的音乐。百物和:各种事物和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音乐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
  16. 羽衣狼藉渔阳戈 - 羽衣:古代的一种服饰,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飘逸的舞衣。渔阳戈:古代北方的一种兵器。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追求自由和浪漫的风格。
  17. 须信乐能召太平 - 召:召唤,吸引。太平:社会安定,没有战乱和纷争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音乐能够吸引人们的和平心态,从而达到社会安定的目的。
  18. 非是太平为乐歌 - 不是:不是,表转折。太平:社会安定,没有战乱和纷争的状态。乐歌:歌曲,这里的“乐”可以理解为音乐。这句话表达了虽然音乐可以带来和平的氛围,但并不是真正的和平,真正的和平来自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9. 丈人宿草飞毵毵 - 丈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戚中的一个长者。宿草:指坟墓前的野草,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祖父或父亲的坟墓。毵毵: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长辈的怀念之情。
  20. 乾旋坤转谁更堪 - 乾旋坤转:这里可能指的是天地运转,日月交替的自然景象。谁能更堪:谁能承受这样的变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己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
  21. 忽有尺纸如春蚕 - 忽有:突然之间。尺纸:一尺长的纸张。如春蚕:比喻其内容深刻、有意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偶然间收到一封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信,使他受益匪浅。
  22. 遗音石笋天一南 - 遗音:遗留的声音。石笋: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山峰,形似竹笋。天一南:指天上的北斗星指向南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听到这封信后,仿佛听到了来自天上的教诲,让他受益匪浅。
  23. 三更把书不成眠 - 三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把书:拿起书来读。不成眠:形容读书读到深夜仍不能入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为了学习而废寝忘食的精神。
  24. 四更起坐霜月悬 - 四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起坐:起床和坐下的动作。霜月悬:形容夜晚的月亮清冷高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为了学习而废寝忘食的精神。
  25. 五更开门欲上马 - 五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开门:打开门。欲上马:打算骑马出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为了赶路或者寻找灵感而早起出门的情景。
  26. 至竟此人何山下 - 至竟:到底,究竟。此人:指作者自己。何山:指作者居住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思考和认同。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音乐艺术热爱和追求的诗歌。它通过对音乐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