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始开凿,娲皇为补天。
天平雷雨正,后稷诲之田。
大浸十二岁,流金复七年。
幸哉尧汤民,以手摩抚然。
徂丘虐焰起,秦俗相焚煎。
官租夺以半,饱食何夤缘。
自从汉道昌,敦朴乃其先。
初开常平议,聚粟如源泉。
年登谷价贱,散以大农钱。
旱潦或艰食,用之如转圜。
悠悠百王心,皎皎三代前。
井田日以坏,此法当磨镌。
公侯希世珍,秀色媚长川。
官学有根株,诵诗三百篇。
风土无隐情,是为大夫贤。
抟饭哺赤子,当食长尔怜。
江东百万户,雕俗生春妍。
持节闽岭初,有如病者痊。
刘晏取予术,夷吾轻重权。
义仓有粟腐,物价敢喧阗。
斯助阜民政,南风吹五弦。
昼日公侯门,客车动百千。
下吏走尘土,从容愧执鞭。
岂不随吹嘘,譬彼乘风船。
长技非卓鲁,主德奚由宣。
松竹伴孤吟,敢怀岁月迁。
【解析】
- “补天”一句,“娲皇”,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氏,据说她用黄土造人,用五彩石补天。这里比喻陈季若的才能高超,足以弥补天下大患。
- “幸哉尧汤民,以手摩抚然”一句中,“尧汤”,指古代圣王,这里指代唐玄宗;“以手摩抚”,指百姓得到皇帝的关怀和安抚。
- “‘自’从”一句,“汉道”,指汉朝的政治制度。“敦朴乃其先”,意为汉朝的敦厚朴素是它的传统美德。
- “开常平议”一句,“常平”,一种经济政策,旨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证物价稳定。这里指唐代的常平仓制度。
- “‘井田’日以坏,此法当磨镌”两句,“井田”,指封建社会初期的土地制度,即井田制。“磨镌”,磨砺、雕琢之意,指改革旧有制度。
- “‘持节闽岭初,有如病者痊’”两句,“持节”指担任地方长官或出使边疆。“闽岭”,“福建的山脉”,即闽山,这里指福建一带。“有如”句意为:我刚刚到任,就像久病的人康复一样。
- “刘晏取予术”一句,刘晏,唐朝著名政治家,他善于调节供需矛盾,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和青苗等政策。此处说他掌握了取予之道。
- “义仓有粟腐,物价敢喧阗”两句,“义仓”,官府为救济灾荒而建立的粮仓。“喧阗”,形容声势浩大。“物价敢喧阗”指粮食价格高昂得令人咋舌。
- “长技非卓鲁”一句,“长技”,指长期从事某项技能活动。“卓鲁”,卓越出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特长不能决定他的卓越,只有品德高尚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
【答案】
译文:
大块刚开辟出来,女娲氏就把它修补完整了。
天气正晴朗时下起雨来,后稷就教老百姓种田。
十二个年头过去了,田地里流下了金子。
幸好啊唐朝有尧舜禹那样的君主,他们亲自去抚慰老百姓。
自从苛政开始出现,百姓遭受苦难。
秦地的风俗更是如此,互相残杀烧杀。
官府征收的租税要收半成,百姓只好吃不饱饭求乞度日。
自从汉代兴起,淳朴敦厚的美德才成为人们的典范。
开始讨论常平之法,积聚谷物如江河之水。
丰收之时,谷价便宜;歉收之时,则以大农钱购买。
干旱和涝灾的时候,百姓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但政府依然用它来调剂余缺。
在百代帝王中,人们怀念三代以前的清明政治。
井田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种制度应当被重新考虑并加以改革。
公侯贵族们珍爱的不是世袭的爵位,而是一种秀美的风景。
官学中那些学子们背诵三百篇诗书,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国家的忠心。
风土人情没有隐藏的意思,这才是真正的士人的贤明之处。
哺养婴儿的乳汁像泥土那样普通,可却能喂饱一个婴儿。
江南百万户的百姓,过着娇艳的生活。
持节前往岭南地区,那里的百姓已经得到了治疗。
刘晏采取的政策,是借鉴了管仲和李悝的智慧。
义仓中的粮食已经腐烂变质,物价却仍然高得惊人。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民生安定,南风吹遍整个大地。
朝廷中公卿大臣的门庭,马车络绎不绝,来往不绝。
下吏们只能奔走于尘土之中,内心却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官吏。
难道能够凭借吹捧就能飞黄腾达?那好比乘着顺风的船一样。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如果只依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注重德性修养,那就难以成就大业。
松树竹林伴随着我独自吟唱,我怎能忘记岁月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