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陌上生秋草,前者刻石今如扫。儋边半纸半模糊,下床三日成悲恼。
苍史萌芽何可见,要从笔意生秦汉。欲将奇字问何人,所守一家如小篆。
是中变幻随形模,钟镈鼎鬲匜盘盂。如何两京到魏晋,搜尽苍崖惟此书。
即今原隶见颠末,仍于画上分锱铢。燕然有年固可纪,笔势岂得先黄初。
中郎袖手欲无作,正始不逮况其馀。幸哉一见俱抵掌,翩翩如反古石渠。
且说金陵佛屋何年灯,晋分隋张犹青荧。忽听荒鸡还自起,资中之刻不徒尔。
【注释】
①资中行:一种书法。②儋边半纸半模糊:指临写楷书时,笔法不熟练或时间仓促,笔画显得断断续续、模糊不清。③苍史:指古代史书。萌芽:开始生长。④从笔意生:以笔的气势和风格来体现古人的精神。⑤小篆:秦朝的通行文字。⑥钟镈鼎鬲(lí):钟、磬、鼎、鬲都是古代青铜器物,这里泛指各种铜器。⑦燕然:即蓟门,位于今北京市南面。⑧石渠:汉代太学藏书处,在长安城南。⑨幸哉:幸运得很。⑩反古石渠:返归到汉代石渠学。石渠是汉宣帝时设置的学校,专门收藏古文经典。
【赏析】
此诗为酬谢李嘉佑之作。诗人借自己书法的造诣,向李氏兄弟夸耀,并以此与宇文郎中进行比较。这首诗写得豪放而不失婉约,豪放中又不失文雅。
第一句“铜驼陌上生秋草”是说,昔日繁华的京城如今荒凉破败。铜驼是洛阳城里的名胜之一,因晋朝石勒曾将洛阳城改称“建兴”,故洛阳又称“建兴”;因“勒”字谐音“洛”,因此洛阳又名“铜驼”。“陌”指道路。这句诗的意思是:昔日辉煌的京城如今荒凉破败,只有铜驼还在路边静静地站立着。诗人用“生秋草”这一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绘出了京城的衰败。
第二句“前者刻石今如扫”,诗人用一个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盛世的记忆与现实的无奈。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年曾经刻有文字的石头如今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这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伤。诗人用“如扫”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儋边半纸半模糊”,“儋边”指书写时手部位置偏后。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写书法时,由于手部位置偏后,导致书写出来的字迹看起来也变得模糊不清了。这句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自己对书法技巧的渴望与追求。
第四句“下床三日成悲恼”,“下床”指起床,这里指的是因为书法技艺不高而感到沮丧。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练习书法时,因为技艺不高,连续三天下来都感到很沮丧和烦躁。这句诗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书法技艺的追求和执着。
第五至八句,是对宇文郎中书法技艺的评价。第九句“苍史萌芽何可见”,诗人用“萌芽”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记载的珍视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记载是多么的珍贵啊!第十句“要从笔意生秦汉”,诗人通过对笔意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秦汉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第十一句“欲将奇字问何人”,诗人用“奇字”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第十二句“所守一家如小篆”,诗句中的“小篆”一词,既表达了自己对于篆刻艺术的喜好,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篆刻艺术的独特见解。第十三句“是中变幻随形模”,诗人用“变幻”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第十四句“钟磐鼎鬲匜盘盂”,诗人用“钟磐鼎鬲匜盘盂”这些青铜器物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第十五句“如何两京到魏晋”,诗人用“两京”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敬仰。第十六句“搜尽苍崖惟此书”,诗句中的“搜尽苍崖”一词,既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第十七句“即今原隶见颠末”,诗人用“原隶”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第十八句“仍于画上分锱铢”,诗人用“画上分锱铢”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细致入微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最后两句“燕然有年固可纪,笔势岂得先黄初”,诗人用“燕然有年固可纪”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期许和期待。最后一句“笔势岂得先黄初”,诗句中的“黄初”一词,既表达了对前人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整首诗通过赞美宇文郎中的书法技艺,表达了诗人自身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