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母适异国,先归汝忍能。
致人不正视,应是得人憎。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这是说贤者的孝顺。

随母适异国,先归汝忍能:随母亲去异国他乡,首先回到你的身边,你能够做到吗?

致人不正视,应是得人憎:对待别人不正视,应该是得到别人的憎恶。

【赏析】

此诗为《贤者之孝二百四十二首》的开篇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贤者孝行的赞美之情。

首句“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直接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即贤者的孝顺。紧接着,诗人通过“随母适异国,先归汝忍能”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贤者为了孝顺母亲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画面。他不顾自己的处境和安危,毅然决然地跟随母亲前往异国他乡,只为能让母亲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这种孝心,可谓是难能可贵,令人感动。同时,这也反映了贤者深厚的孝道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无法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因此,诗人在这里发出了感慨:“致人不正视,应是得人憎。”他认为,那些不能正视父母的人们,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厌恶和谴责。这既是对那些不孝之人的劝诫,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警示。

这首诗通过对贤者孝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孝顺的崇高追求和对不孝行为的强烈谴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