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菌生铺兔目,断蹊泥湿印牛蹄。
山僧渡水双携履,野客归村独杖藜。
群鸟争枝声上下,孤松夹涧影东西。
行吟注意搜诗料,欲近前溪路忽迷。

郊行即事二首

老树菌生铺兔目,断蹊泥湿印牛蹄。

山僧渡水双携履,野客归村独杖藜。

群鸟争枝声上下,孤松夹涧影东西。

行吟注意搜诗料,欲近前溪路忽迷。

注释:

  1. 老树菌生铺兔目:意思是说一棵老树上长满了蘑菇,仿佛是兔子的眼睛一般。
  2. 断蹊泥湿印牛蹄:意思是说泥土被踏出了一条小路,牛的蹄印也印在了上面。
  3. 山僧渡水双携履:意思是说一位僧人渡过溪水,手里提着两只鞋子。
  4. 野客归村独杖藜:意思是说一个外来的人回到了村子,只有他一个人用一根棍子撑着藜草当拐杖。
  5. 群鸟争枝声上下,孤松夹涧影东西:意思是说鸟儿在树枝上争抢食物发出的声音,以及孤零零的松树映在小溪里的影子都映照着四周的景色。
  6. 行吟注意搜诗料:意思是说在路上吟诵时注意寻找诗歌的材料。
  7. 欲近前溪路忽迷:意思是说想要走近前方的小溪,却突然迷失了方向。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郊游时所见的景物和感受。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通过“老树菌生铺兔目”这一细节,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接着,诗人又以“断蹊泥湿印牛蹄”为第二句,进一步展现了郊外的自然景观。
    在第三句中,诗人又通过“山僧渡水双携履”这个细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场景。而到了第四句,诗人则通过“野客归村独杖藜”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场景。
    在第五句中,诗人再次运用细节来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在第六句中,诗人则通过“群鸟争枝声上下,孤松夹涧影东西”这一细节,为我们展现了更加丰富的自然景观。
    诗人以“行吟注意搜诗料”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之情。而最后一句“欲近前溪路忽迷”,则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迷茫与困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