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涵万卷笔如虹,四海应无两所翁。
身老肯疑询有鬼,眼高不许宪交公。
只缘命薄非才薄,信是文穷与学穷。
班路重来终一簿,予麾亦不到莆中。

陈所斋挽诗

【注释】

万卷:指书籍极多。笔如虹:指文思敏捷。

四海:这里指天下。所翁:作者的朋友,字子翁。

身老:年纪大了,有衰颓之感。疑:怀疑,以为。询有鬼:有鬼神之说。

眼高:眼光很高。宪交公:与朝廷重臣交往。

只缘:只因、由于。命薄:命运不好。非才薄:不是才能不好。

信是:确实如此。文穷:文章写得好,没有用武之地,即仕途不畅。学穷:学问虽深,但没有实际本领,也难于施展才华。

班路:官名。古代以“三公”为最高官位。

予麾:我挥,这里指诗人自己。亦不到莆中:也到不了福州。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师道。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和史学家,他的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是陈师道在朋友去世后的悼念之作,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联:“胸涵万卷笔如虹,四海应无两所翁。”意思是说,朋友胸中有万卷书,文笔就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这样的人在世上应该找不到第二个。这里的“万卷”指的是朋友读书之多,“笔如虹”则形容他的文章像彩虹一样美丽动人。

颔联:“身老肯疑询有鬼,眼高不许宪交公。”意思是说,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并不怀疑自己的才能有问题,而是认为他的眼光太高,不愿意与朝廷重臣交往。这里的“眼高”指的是对事物的判断力强,“宪交公”则是与重臣交往。

颈联:“只缘命薄非才薄,信是文穷与学穷。”意思是说,只是因为命运不好,而不是因为才能不好;确实是因为文章写得很好,但却没有实际的用途,所以难以施展才华。这里的“命薄”和“文穷”分别表示命运不好和没有实际用途。

尾联:“班路重来终一簿,予麾亦不到莆中。”意思是说,即使回到官场做官,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没有什么前途可望。而自己挥的旗帜也无法到达福州这个繁华的城市。这里的“班路”指的是官场,“予麾”则是指诗人自己挥的旗帜。

整首诗通过描述朋友的学识、才华和命运等方面的情况,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