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声喧翰墨场,晚寻兰芷到湖湘。
刘郎未得文章力,涪老空怀书传香。
埋璧奈何从石炫,好竽滋甚况琴亡。
山房宿处成终诀,怅忆交情四十霜。
这首诗是李提举的《送刘郎之官》。以下是逐句释义:
- 早岁声喧翰墨场,晚寻兰芷到湖湘。
- “早岁”指的是年轻时,”翰墨场”是指书写文章的场所,”声喧”形容当时文人学士之间的交流和辩论非常活跃。
- “晚寻”表明了时间上的一种转变,”兰芷”是一种香草,常在古代诗文中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 “到湖湘”指的是刘郎被贬到湖南(古代湖南简称为湘),这里的”湖湘”泛指湖南地区。
- 刘郎未得文章力,涪老空怀书传香。
- “刘郎”代指刘姓的男子,这里可能是诗中的某位朋友或同事。
- “文章力”意味着写作能力或文学才华,”得”是获取、拥有的意思。
- “涪老”可能是指一位年长的文学家,如宋代的苏轼(苏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与白居易有”白傅”之称,因此此处用”涪老”可能含有对苏轼的尊敬意味。
- “书传香”表示书籍中蕴含的知识和智慧如同香气一样能传播开来,”空怀书传香”则表示虽然心中有学识却无人赏识其价值。
- 埋璧奈何从石炫,好竽滋甚况琴亡。
- “埋璧”指的是将宝物埋在地下,比喻人才被埋没。
- “石炫”可能指的是一种玉石,在这里比喻那些表面光鲜但缺乏内涵的人。
- “好竽滋甚”形容吹竽的人技艺高超,但是没有实际用途。
- “况琴亡”则是指在音乐领域内,像古琴这样的乐器已经失传。
- 山房宿处成终诀,怅忆交情四十霜。
- “山房”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象征着隐居或者清静的生活环境。
- “宿处”指过去的居住地,”成终诀”暗示了与这个地方的告别,也许是因为离别或迁移。
- “交情”指的是彼此间的友谊或者情感联系。
- “四十霜”可能是指经历了很多年的岁月,或者是在某种情境下感到时光飞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郎被贬至湖南的不舍之情。首联回忆了友人年轻时在文坛上的活跃表现,颔联表达了对他才能无法得到施展的遗憾,颈联以玉石和竽笙为喻,批评了些人表面光鲜而实则无用,尾联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遭遇的担忧与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