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节将全赵,威风直挫秦。
若令空授玉,宁用复还身。
此璧瑕何有,伊人气愈嗔。
头宁同碎柱,节不可欺臣。
大义千钧重,微躯一羽均。
后来谁慕蔺,盛节独嶙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内容如下:
身玉要俱捐
壮节将全赵,威风直挫秦。
若令空授玉,宁用复还身。
此璧瑕何有,伊人气愈嗔。
头宁同碎柱,节不可欺臣。
大义千钧重,微躯一羽均。
后来谁慕蔺,盛节独嶙峋。
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 身玉要俱捐(意译:即使我的身体如玉般宝贵,也愿一同舍弃。)
- 壮节将全赵(意译:我要保全自己的高洁节操,使之像赵国一样完整无缺。)
- 威风直挫秦(意译:我的威名直冲向秦国,使其感到畏惧。)
- 若令空授玉(意译:如果只让空手得到玉,又何必再用双手把它带回来呢?)
- 此璧瑕何有(意译:这块玉上的斑斑瑕疵又有什么意义呢?)
- 伊人气愈嗔(意译:他的愤怒之情愈加强烈。)
- 头宁同碎柱(意译:我的头宁愿与柱子一同破碎。)
- 节不可欺臣(意译:我的意志决不可被欺骗。)
- 大义千钧重(意译:大义之重比千斤还要重。)
- 微躯一羽均(意译:微小身躯也如同羽毛一般重要。)
- 后来谁慕蔺(意译:以后还会有谁仰慕我这种清廉正直的行为吗?)
- 盛节独嶙峋(意译:我这种高洁的气节独自显得那么不羁、不群。)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通过描绘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坚定立场的决心,以及对于清廉正直行为的赞赏,展现了他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精神风貌。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清白与国家的安危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超越个人得失、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崇高境界。同时,诗中的“宁”字多次使用,增强了诗句的力度和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激昂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