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洗天河甲,边清国愈强。
谁生今日衅,战似古沙场。
不见狼烟久,俄惊雁塞荒。
风悲苔染血,月射骨如霜。
榆柳依然好,干戈有底忙。
李华真健笔,吊古思凄凉。
【注释】
清:清除。战场:指战争的场所。
已洗天河甲,边清国愈强:已经洗净了战场上的盔甲,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谁生今日衅,战似古沙场:是谁挑起今天的战争?打仗就像古代战场上那样激烈。
不见狼烟久,俄惊雁塞荒: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烽火(报警信号),忽然发现边关荒凉。
风悲苔染血,月射骨如霜:风吹过,带起满地的苔藓,沾上血,月光照射下来,使人感到骨头像被霜冻住了一样。
榆柳依然好,干戈有底忙:榆树、柳树依旧长得很好,但战争让人们忙碌不堪。
李华真健笔,吊古思凄凉:李华真是一位善于写诗的作家,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哀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来表达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已洗天河甲,边清国愈强。”描述了国家的繁荣和军队的强大。这里用“已洗”一词,暗示战争给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而“边清国愈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谁生今日衅,战似古沙场。”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里的“谁生今日衅”可以理解为“是谁挑起今天的战争?”,而“战似古沙场”则形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
接下来的几句,“不见狼烟久,俄惊雁塞荒。”则通过描述战争带来的破坏,进一步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这里的“不见狼烟久”可以理解为“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烽火(报警信号)”,而“俄惊雁塞荒”则形象描绘了边关的荒凉景象。
“风悲苔染血,月射骨如霜。”则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里的“风悲”可以理解为“风吹过,带起满地的苔藓”,而“月射骨如霜”则形象描绘了月光下的寒风和寒冷的感觉,使人感到骨头像被霜冻住了一样。
最后两句,“榆柳依然好,干戈有底忙。”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榆柳依然好”可以理解为“榆树、柳树依旧长得很好”,而“干戈有底忙”则可以理解为“战争让人们忙碌不堪”。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和战争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它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珍惜眼前的和平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