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袂伤麟后,凄凉旧日坛。
尚为人爱惜,不使杏雕残。
叶映缁林好,枝横泗水寒。
一从梁木去,多把落花看。
自昔棠思召,于今木有韩。
遥知槐并并,根古似龙蟠。
【解析】
本诗为五言律诗。“杏坛”是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讲学场所;“麟”是麒麟,象征祥瑞;“爱惜”指珍爱。“一从”即从此。“于今木有韩”指如今只有槐树和韩愈一样。
【答案】
(1)反袂伤麟后,凄凉旧日坛。(注释:反袂,袖子卷起。伤麒麟,指怀念死去的韩愈。荒凉冷落的祭坛)
译文:袖口卷起,我不禁想起麒麟,心中悲伤。昔日祭坛荒凉冷落,令人心酸。
赏析:首联点题并写景。“反袂”二字,表明诗人对韩愈去世的悲悼之情。“麟”“坛”“凄凉”三字,渲染出一幅凄清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逝去故人的深深怀念。
(2)尚为人爱惜,不使杏雕残。(注释:“雕”通“凋”,衰败的意思)
译文:人们仍爱护着它,不让它的花凋谢。
赏析:颔联写杏坛虽然荒凉,但仍受到人们的珍惜。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人们对古坛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韩愈的怀念。
(3)叶映缁林好,枝横泗水寒。(注释:“缁”通“紫”。泗水:即泗河)
译文:树叶映照在紫色的山野中,枝叶横斜在泗河之旁,景色多么优美。
赏析:颈联写杏坛周围的景色。“映”字写出了树木与山野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的情态。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景色之美,也表现出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一从梁木去,多把落花看。(注释:梁木:指桑树。)
译文:自从梁上那棵桑树被砍伐后,我就常常看到地上飘落的花瓣。
赏析:尾联写自己的处境。“梁木”暗喻韩愈,“落花”则暗示自己像落叶一样,飘零不定。诗人用“梁木”比喻韩愈,用“落花”自比,既表达了对韩愈的追思和怀念,又表现了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
(5)自昔棠思召,于今木有韩。(注释:“自昔”即自古,“自昔棠思召”指自古以来韩愈就思念孔子)
译文:自古以来韩先生就思念孔子,如今韩先生已经不在人世。
赏析:“自昔棠思召”,意即自古以来就有人怀念孔子。这句诗是说韩愈生前就怀有这种思想。“于今木有韩”,意即如今韩愈已经不在人世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韩愈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他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