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知何获,惊嗟遍国人。
自怜方叹凤,何事又逢麟。
伊昔追戎地,于今较猎频。
三家如此僣,一角岂为珍。
笔绝真伤鲁,书成已系秦。
同时多虎辈,谁信兽能仁。
诗句释义:
- 西狩获麟: 西狩,指周武王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郊外狩猎。获麟,即猎获了麒麟,象征着吉祥和祥瑞。
- 何获: 为什么获得,表示意外或不寻常。
- 惊嗟遍国人: 全国上下都为之震惊和感叹。惊嗟,惊讶并叹息。
- 自怜方叹凤: 自己感到惋惜,因为凤凰是高贵的象征,而这里却只捕到了一只。
- 何事又逢麟: 为什么会再次遇到麒麟这种祥瑞之物。
- 伊昔追戎地: 过去追逐战争之地,指过去的战争和征战。
- 于今较猎频: 现在频繁地进行狩猎活动。
- 三家如此僣: 三家,指周朝的王畿地区,也泛指国家。僭,超越本分,这里指行为越轨。
- 一角岂为珍: 一角的玉圭难道珍贵吗?比喻事物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部分,而是整体的意义。
- 笔绝真伤鲁: 笔法绝妙,真是令人伤感。这里的“鲁”可能是指春秋时期鲁国的文化或历史。
- 书成已系秦: 书写完成之后,已经与秦国有关。这里的“秦”可能是指秦国的统治者或文化。
- 谁信兽能仁: 谁会相信兽类也能表现出仁爱的行为?表达了对动物本性的怀疑或质疑。
译文:
西狩时偶然捕获了麒麟,整个国家因此震动不已。我因只捕得一只凤凰而感到遗憾,怎么会再遇到麟呢?回想过去追逐战乱的地方,如今却频繁进行狩猎活动。国家的行为越轨,岂不是荒谬吗?一块一角的玉圭难道珍贵吗?笔法绝妙,真是令人伤感。书写完成之后,已经与秦国有关。谁会相信兽类也能表现出仁爱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行为的看法和批评。通过对麒麟的出现和狩猎活动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政治行为的担忧和不满。他认为国家的狩猎活动是一种无谓的奢侈和政治上的浪费,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的失望和无奈。此外,诗中的“笔绝真伤鲁”一句,可能是在讽刺当时的政治环境,认为政治上的失误和无能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