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钻故纸里,衲子转法华时。
易有九事未解,禅无一句可疑。
杂述
书生钻故纸里,衲子转法华时。
易有九事未解,禅无一句可疑。
注释:
杂述:杂谈或议论。
钻故纸里:研读经书典籍。
衲子:禅宗僧人之称。
转法华:读诵《法华经》。
易有:周易的“易”,此处为疑问词。
九事:指周易中的卦象。
禅宗讲究“顿悟”与“渐修”,但并不否认渐修的重要性,如禅宗认为“修行须渐”,就是这个意思。
禅无一句可疑:禅宗不拘泥于文字、教条,而注重心性本体,所以禅宗说“禅无一句可疑”。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与儒学的对比诗。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禅宗的理解与认同。他认为禅宗更注重心性的本体,而不拘泥于文字、教条。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意思是学习之后需要时常复习,这样才不会忘记。这里的“说”字,是指愉快的意思。而在佛教中,则没有这样的概念。佛教强调的是顿悟,而非渐修。所以,诗人认为禅宗更适合他的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儒学与禅宗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于禅宗的理解和认同。他认为禅宗更注重心性的本体,而不拘泥于文字、教条。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前卫和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差异。然而,正是这种差异,使得禅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它能够在中国社会中得以发展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