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道正为著相,谤禅未许知音。
人无第一等眼,佛具若干种心。
注释:
- 谄道正为著相:
- 谄(chǎn):谄媚。
- 着相:执着某种形式或观念。
- 正为著相:正是通过谄媚来树立形象。
- 谤禅未许知音:
- 谤:诽谤,诋毁。
- 禅:佛教用语,指禅宗或佛教修行。
- 未许知音:不允许有真正理解的人。
- 人无第一等眼:
- 第一等眼:最敏锐、最独特的眼睛。
- 人:凡人。
- 佛具若干种心:
- 佛:指佛陀,释迦牟尼。
- 具:具有,拥有。
- 若干种心:多种不同的心意、境界和理解。
译文:
谄媚之道正是用来塑造形象,
诽谤禅宗之人不被允许寻找真正的理解者。
凡人没有最敏锐的眼睛,
佛教拥有多种不同的境界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谄”与“谤”两种行为的批判性思考,揭示了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在的本质。诗中的“人无第一等眼”,反映了作者对普通人缺乏深度观察和洞察力的批评。同时,通过对禅宗的提及,诗也隐含了对于禅宗独特理解和修行方式的赞赏。整体而言,这首诗鼓励人们追求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表面的装饰或欺骗。